熱點解析:“老年人”上網成癮
熱點回顧:
有研究結果顯示,近年來我國網民增長主體逐漸由青年群體向未成年和老年群體轉化。隨著移動互聯網普及程度的加深,越來越多的“銀發族”觸網,刷短視頻、刷朋友圈、打游戲…老年人癡迷手機的程度超乎想象。數據顯示9600萬老年人活躍在網絡,平均日上網時間達到了1小時,部分老年人日在線超過10小時。
熱點解析:
老年人沉迷網絡的原因:
①子女缺少對父母的關注以及關心和陪伴。
②老年人自身缺乏對網絡信息的辨別能力,更容易受到誘導。
③內在的情感需求無法滿足,老年人想跟上子女的節奏,想更好地和外界進行聯系。
如何解決這一現象:
①子女應對父母多加關注和陪伴,關心父母的生活和情感需求。對父母多加引導,告知沉迷網絡的危害,幫父母培養一些線下的娛樂方式。
②互聯網平臺需加強社會責任感。加強對內容的審核,提高內容質量。同時應該做到有差別推送。
③政府及社區應該對老年人沉迷網絡情況加以重視,加強對手機使用方法宣傳的同時加強對老年人防騙知識的宣傳,提高老年人防詐騙意識,防止老年人沉迷網絡。
參考范文:
“年輕人”幫助“老年人”擺脫網癮
無論是走路、坐車還是吃飯、休息,都在低頭玩手機;半夜不睡覺,挑燈夜戰只為追劇,早起第一件事就是刷朋友圈……當前,網絡不再是屬于年輕人的“專利”,越來越多的老年人變得“一網情深”,甚至成為“網癮老人”。
在移動智能手機十分普及的當下,老年人學會運用網絡,能夠更方便獲取資訊信息、進行溝通聯絡,當然是一件好事。有的老年人,手機APP用得比年輕人都要溜。全民K歌、摩拜單車、微信全不在話下,手機自拍完還要美化一下,“人老心不老”的勁頭,讓后輩都深感羨慕。然而,一枚硬幣有兩面。老年人一旦過度依賴甚至上網成癮,則有諸多弊端。從身體方面講,長時間上網容易引發心腦血管疾病、頸椎病、眼疾等多種疾病。從心理方面看,本打算緩解孤獨,卻是“朋友圈越發越寂寞”,反而增添空虛感和焦慮感。
我們應該做好引導工作,幫助老年人克服盲從心理、辨別信息真偽,需要時間和循循善誘的耐心。在我們的身邊,時常能看到有年輕人“恨鐵不成鋼”,對老人動輒生氣乃至呵斥,那種“還不是為你好”的態度,常常適得其反。“有一種孝順,是帶老人跟上這個信息時代”,讓老人更好地“觸網”是子女的義務,也是整個社會的責任。對此,年輕人可以組織互助同盟,利用“外來和尚好念經”的特點,有條件的還可以組織定期的聚會和講座,達到各自在家時難以達到的引導效果。
幫助老年人適應網絡世界,不只是防止他們掉進消磨時間的“坑”里,也要提醒他們留意各種不良信息的“坑”。作為晚輩,應該設法提高老年人利用網絡學習和分辨信息真偽的能力,讓他們免受違法廣告、養生謠言等不良信息的干擾誤導。
當前互聯網深度嵌入社會生活,老年人正成為上網生力軍。截至2020年5月,我國50歲以上“銀發群體”移動設備活躍用戶已超1億,越來越多的中老年人正融入互聯網之中。他們通過自己的生活經驗構建獨特的上網生活,形成了區別于年輕人的網絡文化。發揚親情孝道、給予社會關愛,幫助銀發低頭族提高網絡素養,他們的網絡生活中才能有同樣燦爛的夕陽紅。
今天老人在面對互聯網世界時的“沉醉不知歸路”,也是年輕人未來將面臨的窘境。進入老齡化社會之后,老年人“防沉迷”是全社會都需要共同面對的話題,“網癮老年”應該得到全社會的正視,讓老人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讓老人有現實的寄托、實在的樂趣,這才是他們應當享有的、美好的夕陽紅。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124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