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期待是一種激勵,但也是一種壓力。
如果完全沒有期待,就可能是很嚴重的事情。
因為期待本身蘊含著連接。
所以應該做的不是杜絕所有的期待,而是使期待成為鼓勵而不是阻力。
2.
沒有絕對的自由。
人是獨立的個體,又無法脫離外部的包裹。
人需要關系,關系是由與他人的連接建立起來的。
而如果需要他人,那么一定的時候就需要限制自己的自由,并且尊重他人的自由。
3.
在一段關系中,對方也的確需要被期待。
因為完全沒有期待,就像是置身在空無一人的深淵,會有很大的困惑和迷茫。
同時又需要使期待不超越邊界。
彼此保持必要的邊界,保留必要的空間。
如果產生了情緒,如果一部分是來源于他人,那么很有可能是自己的獨立性被侵犯了。
自己感到失去了獨立性,如果因為對獨立性的喪失感產生的怨憤無法指向他人,那么就只能指向自己。
無法處理的問題和日積月累的憤懣就會產生自我攻擊,導致抑郁。
4.
自我的獨立性和他人的期待并不是矛盾對立的,是可以找到平衡點的。
平衡點的獲得前提是發現矛盾沖突,靈活變化并逐步松動。
這樣發出的期待,就不會讓對方感到壓力,而是祝福。
尊重他人的意志,就是讓他始終是自己的主體,始終是獨立的個人。
5.
個人的表達可能并非出于本身的意志,而是身不由己的被刻上了家庭的烙印。系統中有獨特的文化,家庭價值觀,同時家庭系統是動態的,也是在變化的。
合適個人發展的系統能啟發潛能。
而不合適的系統,甚至會產生摧毀性的影響。
6.
為什么游戲這么吸引人?
因為一定程度上,同類互動能激發競爭欲。
不管是什么“欲”,是“欲”,就能使人蠢蠢欲動。
7.
人無時無刻不處于一些空間,而空間是用關系承載起來的。
我們是在關系中滋養彼此的,而不是在確定的技巧中逢場作戲。
確定的技巧是對錯明確的數學題,我們沒有辦法用做數學題的辦法來解決問題。
而即便是對錯明確的數學題目,也離不開關系。喜歡數學老師,就有可能把數學學的更好;不喜歡數學老師,或者老師曾經的一句話給自己有效的心靈帶來了創傷,就有可能越學越差。
8.
關系有兩個端點,又彼此相連。
端點就代表雙方,這提醒我們,首先兩個人是兩個獨立的個體。其次,兩個人又因為業力牽引而彼此纏繞。
雙方對于生活的價值感、意義感來自有支持、有回應,由此產生安全、充實、被暖流環繞、被溫床包裹的感覺。
9.
陰在陽之內,不在陽之對。
分歧不是對立的戰場。
如果你不把摩擦看作沉重的矛盾,就不會有家庭戰爭。如果你不把不同意見看作對自己的質疑和否定,就不會有敵人。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144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