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問題,力不從心
去年疫情期間,女兒學校要求在家上網課。
那時她剛上初中,我擔心她聽網課不認真,就一直陪她一起聽。
每當看到她走神或者沒認真記筆記時,我會時不時地提醒她,次數多了后,女兒情緒也越來越煩躁。
某次,她又沒記筆記,被爸爸發現后當場就訓斥了她一頓。
而且爸爸不顧女兒的哭泣,當著她的面給老師打電話“告狀”,從那以后,女兒逐漸叛逆起來,經常和我們鬧別扭。
我和爸爸都是脾氣比較急躁的人,那段時間,家里硝煙彌漫,爭吵聲就沒停過,到最后根本沒法和她溝通。
盡管如此,爸爸也還是會盡量和她溝通,可交談之后情況也只是暫時變好,過幾天就又回到原點,我們說什么她都要頂嘴。
網課結束后,學校終于開學了,原本我以為生活會回到正軌,可意想不到的事卻發生了。
女兒成績嚴重下滑,變得郁郁寡歡,每天沉默不語,就算說話,也只是回應我們一個“嗯”,要么就是點頭搖頭,不愿和我們有過多的交流。
放學回家后,她一進門就跑回自己房間把門關上,到了吃飯的時候才出來,不論我們說什么她都不聽,把心門關得死死的。
那段時間,我可以用崩潰來形容我的狀態,我總是不停地問自己:以前我乖巧的女兒到底去哪兒了?為什么會變成現在這個樣子?
我甚至還想過要把她送去寄宿學校讀書。
直到有一天,女兒主動提出要去看心理醫生,當時我也沒多想,就帶她去了。
那次檢查的結果并沒有什么大問題,我就放心地回了家,并沒有太放在心上,覺得她過一陣心情就能好起來。
可又過了一段時間,女兒又找我說聯系了一個心理機構的醫生,她還想再去看看。
我其實打心底里對心理醫生比較排斥,一直都覺得是有嚴重精神疾病的人才會去看,可女兒不管,執意要去。
見她如此,我便通過另一個靠譜的渠道聯系上了一個比較專業的心理醫生,當時測試結果一出來赫然顯示著我女兒有中度抑郁和中度焦慮。
醫生當時給的建議是做催眠治療,可女兒很排斥這個方式,所以之后的治療也就這么不了了之了。
不過當時醫生說了一句話,我記得特別清楚:“媽媽的焦慮比孩子還嚴重。”
那一刻我感覺猶如當頭一棒,我猛然意識到女兒已經長大了,有自己的想法,可我擔心她受到傷害,把她抓得緊緊的。
在這之后,我嘗試著放手,讓女兒有自己的空間,即便這樣也沒有讓女兒有好轉。
隨后我利用周末時間,學習了大量與心理相關的知識,也了解到青春期孩子的特征,我慢慢地改變自己的行為,和女兒的關系也有所緩和,起碼能正常溝通了。
然而治標不治本,當女兒頂嘴時,我心里面還是很難受,可為了她,我一直選擇忍耐。
我感覺我和女兒之間有一道無法跨越的鴻溝,一想到她要面臨的中考,我變得很焦慮,情緒也越來越難平衡。
家庭教育,找到方向
某天,通過朋友分享,我抱著嘗試的心態,加入了《焦慮媽媽變形計》的訓練營中。
經過我不斷地學習,還有伙伴們的分享與陪伴,我逐漸對家庭教育有了感覺,也總結反思了不少教育方法。
首先就是情緒管理。當情緒來臨之時,我會先覺察自己當下的情緒處在一個什么樣的狀態。
在這過程中,我會讓自己冷靜下來并思考,因為只有這樣,接下來才能冷靜地面對女兒,接納女兒的情緒。
在不斷地踐行嘗試中,我成功多次避免了和女兒發生沖突,也沒有累積自己的情緒。
第二是“341肯定法”的運用。我改變了過去對女兒多批評、少表揚的觀念,開始給孩子更多的鼓勵和肯定。
我會從身份層入手,給她貼“標簽”。
以前,女兒玩手機上癮,我會不停地問:“你作業寫完了嗎?”
現在我會說:“我相信你是個好孩子,一定有自己的規劃。”
當女兒得到更多肯定之后,臉上的笑容也多了起來,親情鏈接也加強了不少。
以前,當我問她和朋友之間的趣事,她總是嘲笑我,說我八卦,可現在都會主動和我分享她在學校和朋友們發生的趣事了。
而在她講述時,我做到了認真傾聽,不批評、不評判。
第三是深刻了解女兒的性格特點,從她的性格中發掘天賦優勢,進行更有針對性的教育。
當我發現她更適合在快樂的氛圍中學習后,我盡量會給她創造這些條件。
第四就是接納。以前,我總是擔心女兒的成績排名靠后,每次一看到發下來的成績表,要是不理想,我心里就像下了雨一樣灰暗。
自從我學習“0-100接納法”后,在看待成績這回事上,我有了新的角度。
女兒雖然不是學霸類型,成績不是名列前茅,可她也不是學渣啊,平時排名中等偏上,這已經十分可喜了。
我再也不過多干涉她的學習,而是給她自己做主的權利,讓她來安排,哪怕是錯了,我也不會責怪她,因為這也是一次經驗。
當我將學到的這些內容運用到女兒身上后,她和我關系越來越親近,家里也漸漸變成了歡聲笑語的溫暖“小窩”。
這次期末考試的前兩天,她沒有任何復習,完全是處在一種放松的狀態,見她如此,我也坦然接受,畢竟學習是她自己的事情。
對我來說,培養孩子正確的三觀和健全的人格比成績更重。
不過這次期末考試的成績,讓人驚喜萬分:她考出了最理想的一次成績,甚至一腳邁進了班級前十名!
以前女兒一直自信心不足,從沒想過自己還能考進班級前十。這次連最弱的英語,都進步了20分。
當我收到她發來的信息,隔著屏幕都能感受到她的喜悅:“我又可以了!”
看到這句話,我明白,她又重新找回了自信!
“親情第一,人格第二,知識第三,按次序進行,一個都不能少。”
我認識到,中考并不是人生的終點,這只不過是人生路上的一段旅程而已。
以前我總在思考:我希望女兒將來成為什么樣的人?通過學習我才發現,應該讓她自己思考她想成為什么樣的人。
將來她要做什么,都是她自己的事。我的目標和任務,就是培養她幸福生活的能力。
良好的親子關系,是解決一切沖突問題的前提和基礎,養樹先養根,養人先養心。
學習家庭教育后,我和女兒的親情鏈接越來越深,現在她會主動抱抱我,拉著我的手一起走,這要是放在一年前,那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
現在,我會給予女兒信任,并不再給她傳遞焦慮,用科學的教育方法,引導女兒成長。
女兒即將升入初三,雖然在成長的道路上會發生分歧,但是我相信自己的努力學習,可以更好地引領孩子!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141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