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導演請指教》正在上映,每個導演每期拍一個微電影,而最新播出的一期節目——《五行書院》引起廣大網友熱議。這部時長僅為十幾分鐘的微電影由金馬影后惠英紅和新生派偶像演員榮梓杉、卜冠今傾情演繹,憑借著深刻的情節和絕佳的演技,《五行書院》在節目中獲得了超過200票的高分。
這部教育尺度不亞于《我不是藥神》的微電影,其實改編自真實的“網癮少年”豫章書院事件。豫章書院借著教育、改造網癮類少年的旗號,對網癮少年進行非人道的行為改造,致使青少年身心遭到重創,行為產生異常,如同沒有靈魂的行尸走肉。此事件當年轟動一時,備受社會關注,也從側面反映出了當代家長在教育孩子正確使用電子產品中的略帶偏激。紅家長今天將與各位家長一起探討,在電子產品大流行的時代背景下,家長應如何正確引導孩子使用電子產品,防止豫章書院的網癮少年悲劇再度重演。
暴力戒除孩子網癮等于家長親手毀掉最愛的人
一位《五行書院》觀影者在評論區這樣寫道:“這跟親手殺了一個自己最愛的人是一個感覺。”相信看過影片的家長都會明白,電影中被媽媽視作“網癮少年”的小五其實本性并非如此。他玩游戲的初衷是想掙點錢,幫媽媽分擔家庭的重擔。只因母子之間缺乏溝通,致使媽媽單方面覺得他就是一個“問題少年”,也最終導致了媽媽親手將兒子送進非人道戒癮所的悲劇。
家長陪伴的缺失將許多家庭拖入了親子關系緊張的泥潭。在現實生活中打著“為你好”的名義將自身的想法、觀念強加在孩子身上的父母并不少見。這類父母因為不善與孩子進行有效溝通,進而看不到解決的出路,就索性把改變孩子的希望寄托給了影片中的這種“五行書院”。也許,家長有時會認為強制解除孩子的網癮是沒有辦法的辦法,殊不知暴力解決法將親手將自己的孩子送入人間地獄。
因戒除網癮而致傷、致殘甚至致死的事件早已不是孤例,但是以戒除網癮之名傷害青少年的事件依然不斷出,這類現象也從側面反映了當代家長在教育孩子上行為常常略帶偏激的問題。父母與孩子缺乏有效溝通,久而久之矛盾越演越烈,最終導致彼此之間出現分歧、隔閡。有的父母甚至把孩子送到戒除網癮的學校,與其說是為了孩子好,不如說是這種行為是在推卸家庭教育的責任或是尋求自我的心理安慰,這更是錯上加錯,不僅無益于網癮的戒除,還可能讓孩子產生更強烈的遺棄感,加劇孩子的逆反心理。
網癮形成并非一朝一夕,網癮少年背后是缺失的親子溝通
導致孩子出現網癮傾向的因素十分復雜,與青少年個體心理特點和家庭教育都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由于心理不成熟、交往經驗和交往技巧缺乏等原因,孩子在青少年時期的交往過程中可能會出現自閉、防御、自卑、交往恐懼、自我中心等問題,而網絡的虛擬性恰恰能使他們逃避在現實交流中必須要面對的壓力。尤其是一些具備社交功能的網絡游戲,給青少年打開了釋放壓力的窗口。再者,青少年正處于性意識從萌發到日漸明確和成熟的階段,但由于心理發育尚不成熟、意志力薄弱,他們也難以抵御互聯網上的色情、暴力信息,從而陷入其中不能自拔。
更需謹記一點的是,孩子網癮問題的出現往往和家庭教育的缺失、兩代人交流的隔閡有著極大關聯。有研究表明,控制型、忽視型、溺愛型、嚴厲型家庭教育模式下的青少年,最容易染上網癮。在“控制型”家庭,孩子易產生敵對情緒;在不管不問的“忽視型”家庭,孩子孤僻冷漠、敏感、多疑、缺乏同情心;“溺愛型”家庭的孩子以自我為中心,不顧及他人感受、好逸惡勞;“嚴厲型”家庭的孩子,不善于與父母情感交流,情緒極度壓抑。
因此,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對孩子遠離網癮至關重要。家長應該深知自己對子女網癮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絕不是花錢請他人解決就能了事。與其所托非人,不如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多陪陪孩子,多與孩子溝通交流,引導孩子理性地接觸和運用網絡。當孩子出現網癮問題的時候,家長不僅要思考是不是孩子出了什么問題,我們該如何糾正他們的問題行為。更多時候家長應該學會自省,想想為什么孩子會出現這些問題,我們可以如何幫助他們,或者我們是不是有什么可以改變的地方。而這些問題,恰恰才是真正幫助青少年糾正問題行為的關鍵。
發揮榜樣作用,在陪伴中引導孩子正確使用電子產品
隨著科技的發展、互聯網的信息化,電子產品已經成為每個家庭中不可或缺的生活用品之一。雖說網癮百害而無一益,但家長也絕不能因為孩子可能染上網癮而因噎廢食,徹底斷絕孩子與電子產品的接觸。如何在規范孩子使用電子產品的行為,讓電子產品真正發揮出有利于孩子成長的一面才是各位家長需要關注的問題。
大多數家長首先擔心的是孩子因使用電子產品而影響生理健康。因此,紅家長建議孩子使用電子產品前,家長適當調亮環境燈光,同時把電子產品的亮度調低。監督孩子在使用電子產品時保持良好的坐姿,使用后通過做眼保健操、眺望遠方等方式緩解眼睛疲勞。嚴格控制孩子的用眼時間,并提醒孩子熄燈后千萬不要再看手機和平板,以免引起黃斑變性、干眼癥、未來的白內障、甚至視力喪失等問題。
重要的是家長發揮出榜樣的作用。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每個家長都不要忽視自己行為對孩子的影響力。應盡量減少家里的電子產品數量,或很好地將它們隱藏起來,盡量不當著孩子的面玩電子產品,也不把電子產品作為“交易籌碼”,說出“好好吃飯就給你玩”之類的承諾。
當孩子表現出沉迷電子產品的傾向時,家長應適當干預,轉移孩子的注意力。比如用其他玩具吸引孩子,或跟孩子來一場家庭游戲。可以多給孩子買一些開發智力的玩具,像積木、拼圖等智力拼裝玩具,這些玩具不僅有利于提高孩子的專注力和動手能力,還能分散孩子的興趣。
如果電子產品沒有減少孩子和家長的交流時間,也沒有影響父母和孩子之間的關系,那么說明孩子還沒有完全沉迷于電子產品。既然父母不可能讓孩子完全脫離電視和電腦,那么就盡量讓孩子在娛樂中學習,受到教育,讓孩子接觸到電視和電腦中的積極信息。從好的方面講,孩子其實通過電子產品會學到很多知識,開闊孩子的眼界。家長也應增加陪伴,與孩子互動,參與到孩子使用電子產品的活動中去,以此增加彼此之間相處的機會。
孩子犯錯前,家長引導的方式決定孩子未來的方向;孩子犯錯后,父母善后的方式關乎孩子一生的高度。網癮問題并非洪水猛獸,保證積極的親子溝通、樹立良好的行為榜樣,紅家長始終相信,我們的孩子將在這樣溫馨的家庭氛圍中茁壯成長。希望世間再也沒有五行書院,也盼望每個孩子都能擁有健康向上的童年。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143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