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對印度的了解有多少呢?在大多數人的印象里,印度可能只是個生育率極高、人口眾多、衛生條件堪憂的咖喱味國家。然而事實真的是這樣的嗎?如果你也是這么認為的那么還是跟著視頻更多地了解一下真正的印度吧。
印度是亞洲南部最大的國家,其面積有298萬平方公里,世界排名第7,坐落于地球北緯8°24′~37°36′、東經68°7′~97°25′之間;在它的東北方向可以看到中國、尼泊爾、不丹,東部又與孟加拉國接壤,再向下就是孟加拉灣了;它的東南方向看去,隔海相望的是斯里蘭卡,而它的西北方向則是巴基斯坦,最后它的西邊是一望無際的阿拉伯海,要問印度在地理環境上最大的優勢是什么?大概就是處于7000萬平方公里印度洋的核心位置,印度洋是其海洋戰略的核心。
為什么印度洋有如此大的魅力呢?第一,印度洋的自然資源相當豐富,尤其是石油和天然氣,據相關調查報告顯示,在波斯灣的海底中,光是石油的儲量就高達120億噸,而天然氣更是有7100億立方米。此外,在印度洋深海處還隱藏著金屬礦和重砂礦,其價值難以估算,也難怪世界上所有國家的目光都緊鎖這里。第二印度洋實際上是亞、非、大洋洲重要的交通通道,從印度洋西北方向出發,期間經過曼德海峽、紅海然后是蘇伊士運河、直布羅陀海峽就可以到達歐洲的西部,如果從印度洋西南出發,只需要通過一個好望角就可以直接與大西洋匯合,從而到達歐美沿海地區。而東北方向通過馬六甲海峽、龍目海峽又可以到達太平洋,可謂是四通八達。而印度洋也是世界80%海上出口商品的必經之路,如此重要的海上樞紐,怎么能不引起其他國家的關注呢?
而印度洋航道每天都會有大批的船只通過,其實我們仔細看印度洋的周圍,除了印度,幾乎找不出來另一個有實力的國家,印度洋也就相當于只屬于印度了,如果沒有美國等列強國家的干涉,恐怕印度早已獨霸了整個印度洋。不過這也并不妨礙印度對其視為"內海"的印度洋進行開發。那么印度的海洋戰略又是怎樣的呢?
印度洋西端是大西洋,中間間隔厄加勒斯角,最東端是印度尼西亞、澳大利亞,南端是南極洲,北端是阿拉伯半島以及亞洲南部大陸,總面積有7411.8萬平方千米,占據世界海洋總面積的五分之一,其海域之遼闊,有目共睹。要問印度的雄心有多大,那還要問問印度洋是否能容納一顆越來越膨脹的心?拉賈·莫漢是印度著名的軍事戰略家,他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最終戰略目標要先實現印度洋的戰略",而印度的前外交官也認為,想讓印度成為大國,印度洋是核心關鍵因素。
從地圖上來看,印度和印度洋并不是緊挨著的,它們中間還間隔著阿拉伯海和孟加拉灣,其中有著豐富的礦物質與海洋資源,而且它們都包括包括在印度的經濟海域,作為印度領土的一部分。然而印度在享受著優越的地理位置的同時也伴隨著重重危險。因為靠近阿拉伯海和孟加拉灣的地區,恰恰是印度經濟最發達的地方,像著名城市孟買、班加羅爾等都在此聚集,人口也是高達3億多,試想一下,一旦失去大海的保護,這些地區還會欣欣向榮嗎?因此阿拉伯海和孟加拉灣對于印度來說,就像是一個聚寶盆的存在。
要問在進出印度洋的眾多海上通道中,哪一個是最重要的呢?波斯灣有通道的霍爾木茲海峽,亞歐貿易通道是曼德海峽、馬六甲海峽、龍目海峽等,亞非拉美地區的貿易通道是好望角,因為印度能源短缺,而人口卻不斷增加,所以對資源的需求就越來越大,因此就必須要守護相關的石油通道安全。不僅如此,印度還在太平洋地區有著經濟和貿易的往來,其中我國是印度最大的合作伙伴,日本的角色是投資者,這些都必須要通過南海和馬六甲海峽來進行運輸。
廣闊的印度洋與眾多海峽相連通,它們相輔相成,守護好這些海上通道就是印度實行雄心壯志的最重要一步。而印度對印度洋的戰略思想,是以馬漢的經典海權思想為理論,1998年又將印度洋劃分不同區域,分別是安全控制區和利益區,并派遣了藍水海軍對其監管,但是印度洋不是印度的洋,這樣做無疑是對全球格局造成影響。其他國家又豈會放任不管?
而印度的雄心遠遠不只是陸地,就當前形勢來說,不丹和尼泊爾的經濟和政治就被印度死死控制著,尤其是在不丹,印度的控制欲更強烈,而且印度還占據了我國將近1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在1975年,印度為了擴大自己的領土,還吞并了錫金。
印度是否想稱霸印度洋還有待觀察,作為一個有著宏大抱負的國家,印度仍在努力讓自己成為大國,那么對印度洋的戰略就顯得至關重要,但是目前印度的發展顯然還不足以稱霸印度洋,但如果印度穩定發展,實施合理規劃,印度洋的命運又會是什么樣的呢?
原創文章,作者:賴頌強講孩子沉迷網絡游戲怎么辦,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1546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