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各有各的選擇,讀書是“成功”可能最高的一個選擇。
【風險論】
創業投行股票等等要承擔的風險遠高于讀書。同樣是失敗,創業失敗你有可能身無分文無家可歸,讀書失敗你基本不會有生命危險,最多考的不好,卷子上一個不及格臉上一個嘴巴印。
如果是高考估計會嚴重點,但其風險絕不可與創業投資的風險同日而語。
【知識有用】
任何一種成功都是知識的成功。不要以為比爾蓋茨退學了搞軟件就是蔑視傳統教育的實例,其一人家是被哈佛錄取的,其二人家有深厚的專業知識的積累。
而大部分人并不知道自己喜歡什么、可以干什么,所以應試教育只好先慢慢鍛煉你的學習能力、抗壓力、記憶力等等,為你日后嘗試種種可能性做準備,也為你日后遇到自己所喜歡的事物之時,學習時不會太過吃力,也能將不同科目融會貫通,這一點文科不必說,高技術產業更是如此,生物、物理天文等都是需要深厚基礎的。
再者說,人生本就是不斷學習的過程,有過人成就的人必定已經精通某些方面,或是專業知識,或是人情往來,讀書不過是其中一種,也是最普遍、最有效的一種。
大廈將起,沒有一層層的積累,談何“手可摘星辰”?

【公平論】
目前中國的應試教育是相對而言最公平最有效的途徑,利用好,足可以改變人生。
在上大學之前,基本上拼的是分數,這時候無論你掌握多少資源、處于多高的位子、有多好的容貌,分數不會因為這些外部因素而改變。
你的分數直接決定你是名牌大學還是普通院校。決定你將會站在一個什么樣的平臺上與他人競爭。這就是你日后的起跳板,四兩撥千斤。
很多人會說教育資源的不平衡,但是就中國現狀來看,你覺得除了比分數,你還能比什么?
你掌握的資源不如別人,他們可以找私人教練,可以滑雪攀巖沖浪,你則囿于資源的匱乏,找個靠譜的提琴老師都非常困難,這個時候難道你要和他們去拼資源?
以前總是覺得應試教育不公平,教育資源差太多,但是后來發現,別的方面差的更多。
以前總是覺得只讀書不談興趣愛好真是應試教育的失敗,素質教育反倒會讓人格豐滿起來。但是后來發現,素質教育才是一劑迷魂湯,在沒有資源的前提下,素質教育是開展不起來的。
所以現在我慶幸自己沒有放棄應試教育,即便與人相比稍顯不足,但是站在大學的平臺上,仍有回旋余地,仍可扳回一局。

你再也找不到這樣的好事,只要好好學習,只要分數過關,別人不會在意你的家境、地位、外貌等等,就可以讓你和真正與你有巨大差距的人同等交流,在這里你將慢慢發現自身不足,也將感受自身的美好,這個平臺會帶給你意想不到的收獲。
原創文章,作者:晴天,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84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