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方接警后,立刻查詢車輛位置,發現駕車的正是報警人11歲的兒子!
正當民警準備去尋車時,男孩自己把車開回來了,還穩穩地將車停在樓下車位后回家了。
原來,男孩之前從未開過車,平時喜歡開車類的游戲,玩游戲過程中學了開車技術,因游戲玩“上頭”了,趁家長睡著偷開車兜風。
真替這孩子捏了一把汗,要是出現什么意外,家長不得后悔死。
而評論區網友卻把重點放到了孩子的車技上,直呼孩子簡直就是車神,還說游戲里的情節也是很靠譜的!
說這孩子車技很棒我沒意見,但說游戲里的情節是靠譜的我不完全贊同。
孩子天生模仿能力強,好奇心重,如果把游戲和現實混為一談,甚至模仿虛擬人物的行為,最終會帶來悲劇。
因為模仿游戲情節,多少孩子做出極端事件
今年3月份,河北邯鄲的一對兄妹,竟然手牽手從自家樓上跳下,被摔成重傷!
一個孩子腦部出血、水腫、肺部挫傷、多處骨折,另一個孩子傷勢較輕,但也多處骨折、蛛網膜下腔出血……
問及兄妹倆牽手跳樓的原因,更讓人大吃一驚:
“哥哥說游戲中從樓上跳下來不會摔傷,我自己感覺也不會死。”
是的,兄妹兩人不是受了什么天大的委屈,而是模仿游戲中的情節,才導致摔傷的,所幸并無生命危險。
事發后,孩子媽媽悔恨不已,因為工作太忙沒有照看好孩子,孩子才會受到游戲的誤導,認為從樓上跳下來沒事。
但這樣的悲劇時有發生:
一位高三學生沉迷游戲,被父親勸阻,沒想到孩子竟因游戲中曾出現“面對侵略,拿出刀劍反抗”的情節,就拿起水果刀砍掉了爸爸的一根手指。
英國威爾特郡一位12歲的男孩,因為模仿電子游戲《俠盜獵車》中看到的人物行為和性場景,強奸了他6歲的妹妹3次!
看著這一件件悲劇的發生,不得不認真思考一下:
電子游戲這么危險,是不是該絕對禁止孩子玩了?
答案是否定的。
游戲也有兩面性,并非“洪水猛獸”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曾發布的《中小學生網絡游戲的認知、態度、行為研究報告》指出:
90%以上的學生認為網絡游戲使業余時間更愉快,而且游戲還能提高孩子多方面的能力。
BBC推出的地平線系列紀錄片《電子游戲真的有害嗎?》中,西蒙尼·庫恩博士做了這樣一個實驗:
她把48名志愿者分成兩組,一組讓她們玩超級馬里奧游戲,一組則不讓玩。
經過一段時間后,庫恩博士發現,玩游戲的志愿者中,他們大腦里有3個區域的活動增加了!
直白地說,就是人們可以通過玩電子游戲,增強大腦地可塑性。
一些心理學家和神經病學家也通過一些實驗證明:
適當玩游戲可以促進大腦的活動,幫助玩家提高同時處理多項工作地能力,記憶力和注意力也會有所提高。
那為什么我們的孩子玩游戲反而會導致學習下降,偷偷充值買裝備,甚至模仿游戲中的情節發生危險呢?
人民日報曾一針見血指出:網游并非天生就算洪水猛獸,其危害在于“沉迷”。
孩子沉迷游戲,與家長的教導方式有很大關系,正如紀錄片《電子游戲真的有害嗎?》中所說:
孩子之所以沉迷游戲,問題在于父母并不理解背后的原因。
父母這樣教,孩子自然就不會沉迷游戲
綜藝節目《老師請回答》中,有一個15歲的少年浩浩,本該上高一的年齡,他卻停學在家玩游戲,還說要成為電競選手。
下午一點多起床,醒來便坐在電腦邊開始玩游戲,電腦游戲玩累了就開始玩手機游戲,到晚上八點隨便吃點飯,日日如此。
他的父母用斷網、沒收電腦手機的方式,試圖阻止孩子玩游戲,而得到的結果卻是更激烈的反抗,浩浩將家里的電腦電視都砸了。
后來節目組的老師們深入交流,才發現原來浩浩沉迷虛擬世界的真正原因,是不愿面對現實中父母感情的不和。
有一句話說的好:每一個問題孩子背后,都藏著一對問題父母。
作為父母,當孩子沉迷游戲的時候,我們不能一味指責孩子,也要自我反思,并想辦法幫助孩子從游戲中走出來。
如果你家孩子也喜歡玩游戲,可以試試以下方法:
1.教孩子區分現實和網絡
游戲中很多成分都是虛構的、甚至是不切合實際的,我們必須教會孩子哪些情節不可以模仿。
孩子說他從房頂可以飛到樓下,還能平安無事時,父母可以帶他做個小實驗。
比如在安全的情況下,讓孩子親自把西瓜從桌子上推下去,孩子看到西瓜都能摔個粉碎,自然對從高空跳下會很危險有概念。
2.孩子玩游戲,父母行為不可偏激
很多家長都會用斷網斷電的方式阻止孩子玩游戲,但你不能天天跟著孩子,所以還是需要給孩子定好規則,讓他自行遵守。
但如果孩子沒有按照規定,家長切不可過分指責,慢慢引導孩子,讓孩子學會遵守規定。
前段時間,孫儷教導兒子等等的方式被網友怒贊。
媽媽規定周一到周五不能玩電子游戲,但等等趁媽媽不在,就偷偷玩了游戲,事后等等坦然告訴媽媽,自己偷玩了游戲。
換成其他家長,一聽孩子偷完游戲,肯定大發雷霆,沒想到孫儷不但沒發怒,還開心地因為兒子誠實,獎勵兒子再玩20分鐘!
兒子坦誠,媽媽大度,相信未來孩子一定會遵守規則,既滿足了自己的需求,也不讓爸爸媽媽操心。
相反,如果你對孩子玩游戲過分反對,孩子即使不當著你的面玩,也會想法設法偷偷玩,更不可控制。
3.用其他興趣代替玩手機
我家女兒特別喜歡“給洋娃娃換裝”的小游戲,每次吃飯后必玩。
怕影響孩子視力,我就觀察了好久,發現原來女兒并不是沉迷游戲,而是對色彩搭配和畫畫感興趣。
后來我就帶著孩子一起畫畫,女兒畫得很不錯,還能給我當小老師,過了一星期孩子自己就忘了玩游戲了。
當孩子發現比玩手機更有趣的事情,自然就忘了玩手機了,還能培養孩子一門才藝。
對孩子來說,游戲只是他們打發時間的工具,游戲中的人物是他們的玩伴,輸贏是他們刷成就感的方式。
沒事多陪陪孩子,甚至可以當孩子的“隊友”,讓孩子帶著你一起打游戲,既能了解孩子,又能讓孩子更加信任你。
相信父母的關心和陪伴,會讓他們合理對待游戲。
也希望每位家長都能言傳身教,摒棄沉迷,從自身做起,多陪孩子,才是讓孩子戒掉網癮的最佳方法!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168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