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對于一些無法勸說的孩子父母總是苦于無計可施,打罵教育成為父母實時教育的最直接、最常用的方式。然而泰國有一位媽媽的做法卻完全相反,但是效果卻出奇的好!
泰國5歲男孩不想上學,媽媽這樣做
泰國一位5歲小男孩告訴自己的媽媽自己不想去上學了,小男孩意志堅決,誰勸說也不聽。男孩媽媽對于孩子這種無理的要求并沒有表現(xiàn)出絲毫的憤怒和暴躁的情緒。
相反男孩媽媽非常同意孩子的意愿,她淡定地給孩子請了一天假,告訴老師孩子今天不去上學了。而后她做了一個非常令人震驚的舉動——她帶著孩子沿路去撿垃圾。她給孩子準備了一個塑料袋子,讓孩子將撿來的塑料瓶子裝進袋子里面。
因為泰國的天氣炎熱無比,媽媽帶著孩子卻一直翻著垃圾桶去撿塑料瓶子。走了一天的馬路,孩子熱的全身是汗,好不容易撿了一些塑料瓶子只換來了2泰銖。
因為小男孩熱的滿頭大汗,連走路的力氣都沒有了,于是小男孩終于忍不住對著媽媽說:“媽媽,我們可以坐公交車回家嗎?”
媽媽:“可以呀,但是坐公交車需要10泰銖,你有錢嗎?”
小男孩:“沒有!”于是小男孩只能跟著媽媽一路走回家!
天氣炎熱小男孩特別想吃冰激凌,于是他又問:“媽媽,我口渴,我想吃冰激凌!”
媽媽:“可以呀,但是買冰激凌需要5泰銖,你有錢嗎?”
小男孩:“沒有!”于是小男孩只能忍受著口渴繼續(xù)走路回家!
當路過一個飯店門口時,小男孩問:“媽媽,我好餓,我想吃飯!”
媽媽:“可以呀,可是需要18泰銖,你有錢嗎?”
聽到媽媽的這句話,小男孩瞬間坐在地上哭了起來,他哭著說:“媽媽,我好累,我不要撿垃圾了,我要去上學!”
這位泰國媽媽沒有責罵,沒有毆打,帶著孩子親身經(jīng)歷一番,讓孩子真實地去感受一下,孩子就會發(fā)現(xiàn)現(xiàn)實比想象要殘酷的多!網(wǎng)友們紛紛留言:這種教育方式令人叫絕,讓人震撼啊
教育孩子這幾點要注意
孩子任性發(fā)脾氣、耍性子都是很常見的事情,父母如何通過自己的方式來正確地化解孩子的心結(jié)、完美地引導(dǎo)孩子才是最重要的。
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這幾點要注意:
1、言傳身教遠比嘴上管教有用
孩子一旦想要達到自己內(nèi)心的期望就會不斷地去想辦法“實現(xiàn)”,父母碎碎念的方式顯然不僅不會有任何正面管教的意義反而會觸碰孩子的敏感神經(jīng),讓孩子更加地抵觸自己和做出叛逆的事情來。
父母在遇到孩子耍性子、不聽話的時候要能夠給予言傳身教,用實際行動去給孩子證明自己的想法是錯的,是違背現(xiàn)實的,是不能實現(xiàn)的,讓孩子自己能夠看清事實、得到理解。
就像上文中的泰國媽媽一樣,孩子叛逆不上學,媽媽不打不罵,不吼不叫,不急不躁地陪孩子來一場“旅行”,讓孩子體會到生活的不易,從而感受到上學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讓孩子自己內(nèi)心解開心結(jié),自己主動愿意去改變自己的想法,化解矛盾,最終達到媽媽想要的結(jié)果。不得不說這位媽媽的做法真的讓人贊嘆!
2、給予孩子共情和空間去成長
很多父母過于急切希望孩子能夠樣樣精通、不出差錯。這完全就是一個悖論,無論誰都不可能達到這樣的要求。
對于孩子我們要給予孩子共情,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和思考問題,幫助孩子找到思維的漏洞或者弊端,另外更需要給予孩子更多的空間去成長,給孩子減少壓力,釋放自己的能量。
實際證明,擁有共情能力的父母親子關(guān)系都會特別地融洽,因為父母會替孩子著想,孩子能夠感受到來自于父母對自己的關(guān)愛和友好,雙方都變得更加溫柔和善待對方,這種相處模式會提升雙方解決矛盾的能力,從而實現(xiàn)“雙贏”!
對于孩子的成長,父母要更有耐心和細心,從最初始的地方出發(fā)去探究孩子成長的每一步,幫助孩子成為更好的自己!
原創(chuàng)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194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