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減”政策下課余時間多了,有家長考慮讓孩子全面發展
周末學科類培訓停了 非學科類培訓升溫
初中不再是放棄興趣的節點
國家“雙減”政策發布后,與學科類校外培訓全面壓減不同的是,非學科類培訓并未受影響,甚至更加火爆。這是否意味著“雙減”政策后,非學科類校外教培將獲得更多關注?家長們會做出怎樣的改變?9月7日,山西晚報記者就此進行了采訪。
體驗非學科類培訓的孩子多了
“最近來上體驗課的孩子多了,大多是小學生。”太原市杏花嶺區一家美術培訓機構的負責人閆先生說,“雙減”政策下,前來咨詢體驗的學生多了,周六、周日的上午和下午分別有兩場體驗課,每堂課的教室里都爆滿。除了一些本就有意愿要學畫畫的孩子,還有三成是因為“雙減”之后課余時間多了,家長希望孩子能培養一個興趣愛好。閆先生說,“雙減”政策的落地,對非學科類培訓行業而言,不僅短期會升溫,從長遠看也是一個利好。
采訪中山西晚報記者發現,和閆先生持相同觀點的非學科類教培機構人士還不少,他們都表示學科類科目對于多數孩子來說是剛需,相對而言,藝術類科目無論從家長的角度還是孩子的喜好,都不是非選不可的,家長會進行全面考量和權衡。過去,孩子的精力和時間有限,只能在學科類課外班發力,現在孩子的負擔減輕了,家長也開始考慮讓孩子更全面地發展。
閆先生開辦美術班已經有15年了,來上課的主要是5歲到11歲的孩子。“年齡再大一點的孩子,能堅持學下來的真不多。”閆先生告訴山西晚報記者,很多孩子上初中后,由于課業負擔加大,首先考慮的就是放棄校外的美術班。這并不是孩子自己不愿意畫,而是家長認為中學學業繁忙,就替孩子做主放棄了興趣愛好。
“‘雙減’政策的出臺,就是為了釋放孩子的活力,讓他們有更多時間培養興趣愛好、鍛煉身體,但這需要個過程。”省城一家從事青少年籃球訓練的體育俱樂部負責人武經理認為,新政策的出臺對于孩子多參與體育鍛煉應該說是迎來良機,但這種趨勢還需要時間。
武經理說,運動有益身體健康這個道理誰都知道,但如今的孩子卻是參加體育運動有限。“雙減”政策出臺前,很多學生在周末、寒暑假依然行走在家和補習班之間,放假只是意味著校內教室轉向了校外教室而已。現在很多學生即便有空閑時間,也只愿意打游戲、看電視,假期走出家門打球、騎車、游泳的比較少,甚至還有一些孩子不喜歡任何運動項目,覺得沒意思。
新政策落地之后,讓武經理有些意外的是,前來咨詢的孩子和家長中,除了小學以外,還有很多初中生。“此前雖說中考要考體育的原因,家長們比較重視,但畢竟時間有限,往往都是臨考試前才報班集訓。新政策實施以后,有家長開始考慮孩子的身體素質,打算把減出來的時間用在體育運動中,這是一個好現象。”
武經理介紹,包括足球、籃球在內的這些團體性運動項目,最好是一周訓練三次以上,才能達到一些效果,但作為校外培訓班只能在周末開課。下一步,他希望能與學校聯合,以公益的形式為學校提供校內課后延時服務,這樣,既解決校內專業教練師資不足的問題,又能給孩子們增加每周的鍛煉時間。
如何選擇關鍵在于家長的觀念
“其實,壓力還是很大的,并沒有人們預想的那樣充滿機會。”太原小店區一家書法培訓學校的校長認為,壓力來自兩個方面:
一是“雙減”政策出臺后,一些規模較大的學科類培訓機構已經著手轉型,將觸角伸向非學科市場。轉型機構首當其沖以品牌認知度、價格優勢吸引目標客戶群,這對于原有的同類非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來說將是一種挑戰和競爭,究竟誰能最終贏得市場都是個未知數。
二是與家長們的觀望態度有關。目前,家長們更多關注的是,學科類校外培訓班上不了了,這些科目該怎么學,首先寄希望于學校的延時課后服務。如果延時課后服務能解決學生們學科類的問題,才有可能考慮讓孩子在周末或假期培養一些興趣愛好,擴展孩子的技能,之后才會將目光投向非學科類校外培訓班的選擇上。
太原迎澤區一家藝術培訓機構的王老師告訴山西晚報記者,以前,美術、音樂、舞蹈這類校外興趣班總受學科類校外培訓班的影響,不少家長以要上英語課、數學課為由,中途停止了藝術類校外興趣班。王老師曾經帶過一個學生,他從小學二年級起喜歡上架子鼓,學了四年,成績很不錯,家長因為孩子要上初中,為不耽誤學業,就果斷讓孩子放棄了這個愛好。在王老師看來,像這類孩子如果能夠堅持學下來,也算有一技之長,對于孩子以后的升學、擇業都有益處。
采訪中,和王老師一樣的多位非學科類從業者表示,新政策的出臺有助于推進素質教育的全面發展,而落實到每個孩子身上,首先需要家長轉變觀念,不要總以功利的心理看待孩子的教育,應該遵從個性化發展,適合自己孩子的才是最好的。新政下,非學科校外培訓市場是否會迎來新的發展,與家長們觀念的轉變有直接的關系——是否從孩子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角度深入思考,而愿意為孩子的全面發展予以投入。
選擇校外培訓要理性
太原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雙減”政策出臺,最直接的目的是有效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過重的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同時緩解家長對子女受教育的焦慮情緒;對教育,構建良好的生態,提升質量,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該負責人表示,“雙減”政策的落地,會促使原有的一些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轉為非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另一方面,如果學校教育主陣地作用發揮不好,不能滿足學生多樣化的學習需求,開展不了豐富多彩的科普、文體、藝術、勞動、閱讀、興趣小組及社團活動,不能提供高質量的課后服務,必然會給包括藝術、體育在內的非學科類校外培訓市場的發展加油助力。
面對“雙減”政策,家長要更加認識到家校協同育人的重要性,要擔負起相應的教育責任,包括引導學生放學回家后完成剩余的書面作業,進行必要的課業學習,從事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開展適宜的體育鍛煉,開展閱讀和文藝活動,進行有效陪伴,關注孩子的心理情緒,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對孩子的校外培訓,家長應在不影響孩子充分休息和閑暇活動的前提下,在充分了解孩子興趣和尊重孩子意愿的基礎上,結合學校教育和學校課后服務的實際情況,可在周末或節假日適量讓孩子參加校外教育培訓,切不可盲目跟風,貪多求全,給孩子帶來、增加新的負擔。山西晚報 記者 楊晶 實習生 王思暢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186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