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年,呂底亞全國范圍內出現了大饑荒。起初,人們毫無怨言地接受命運。然而局面并未好轉,于是呂底亞人發明了一種奇怪的補救辦法來解決饑饉問題。
計劃是這樣的:他們用一整天來玩游戲,為了遺忘對食物的渴求…
接下來的一天,他們吃東西,克制玩游戲。依靠這一做法,他們一熬就是18年,其間發明了骰子、抓子兒、球戲以及其他所有常見游戲。
從以上內容中,我們可以得知:游戲的最初作用之一是對現實生活的補救。
可現在的孩子玩游戲,確是有些變了味兒。
在宅家上網課這段時間里,我們經常會發現有這種新聞,孩子趁父母不注意的時候,關掉網課玩游戲,在父母進門的一瞬間又切回網課界面,還有孩子瞞著父母往游戲充了巨款。這些沉迷游戲的孩子氣得家長們頭疼不已。
孩子到底該不該玩游戲?
對于這個問題,馬云的回答為我們提供了辯證看待玩游戲這件事情的新觀點。
在一次采訪中講到:在他看來,游戲本身并不是壞事,可以充分調動孩子的頭腦運轉、與人交流協作、促進青少年的個性發展等。但如果孩子對游戲失去控制將會造成非常嚴重的后果,這時家長就需要采取一些措施,對孩子玩游戲來進行管理。
玩游戲其實可以幫助孩子的大腦開發的,在游戲過程中,孩子需要調動自己的思維去找到贏得勝利的方法,促使孩子主動去思考。
團隊游戲需要與隊友協作才能夠贏得勝利,在游戲的過程中,孩子既學習與他人合作的能力,又結交到了興趣相同的朋友。
由此可見,游戲是可以玩的,但不能夠沒有節制地玩,否則會造成孩子出現視力下降、認知單一、感官能力下降等問題。
家長如何避免孩子沉迷游戲?
1、找出原因
孩子玩游戲都有不一樣的起由,有的孩子是因為父母工作繁忙,沒時間陪伴覺得孤獨,所以在游戲寄托他的情感。對于這樣的孩子,家長應當抽出時間多陪伴孩子,鼓勵孩子在現實生活中多交一些朋友。
還有的孩子是因為享受游戲的成就感,對于這樣的孩子,家長可以帶他做一些其他有難度的娛樂活動,鍛煉孩子的動腦及動手能力。
2、對孩子的游戲時間做出限制
很多家長對待孩子玩手機,只有沒收,訓斥孩子的做法,但是這樣往往不會改變孩子想玩手機的想法,甚至會因為父母的管教起沖突,產生逆反心理。
家長不如跟孩子做約定,讓孩子自己戒掉手機,控制孩子每天玩手機的額時間,或者把玩游戲當成孩子完成某件事情的獎勵,這樣既可以做到控制孩子玩手機,又不會讓孩子有太大的逆反心理,還會促進孩子完成任務的刺激性。
3、父母以身作則
現在有些孩子的家長本身就是游戲迷,回到家一有空就玩,如此耳濡目染,孩子怎么會不玩游戲呢?
父母是孩子學習的榜樣,要想孩子不沉迷游戲,首先必須自己先放下電子設備,為孩子做出榜樣。當孩子看到家長不玩游戲時,就會受到榜樣力量的感染,從而聽從家長的教導。
4、轉移興趣
孩子之所以玩游戲大部分是因為無聊,家長可以轉移孩子的興趣,比如閱讀就是很不錯的選擇,特別是很多習慣都是從小養成的,對于一些年紀小的孩子,家長就可以陪同他閱讀,多少人的童年回憶里,都會感恩有一個陪自己看故事的家長。
有研究表明:兒童聽父母講故事的時間長短,與他數年后的閱讀水平有很大關系。
閱讀會讓孩子的心漸漸也會靜下來,從而減少孩子玩游戲的時間,還在潛移默化中養成了愛看書的好習慣。
這里推薦一套專門寫給適合孩子看的動物啟蒙通識繪本,由專業插畫師根據故事繪制,上色鮮艷,形象生動,易引起孩子的閱讀興趣。
全套共有10冊,十大動物類型分析,激發孩子去詢問動物世界中所藏的問號,追問平時司空見慣的動物形態之形成原因。幫助父母回答了孩子內心中的疑問。
有爬行動物、昆蟲帝國、也有水中精靈、海底世界、更有空中貴族、史前動物。
內容印刷清晰,大字不傷眼,,既便于家長陪孩子閱讀,又能讓孩子自助閱讀
栩栩如生的動物、淺顯易懂的文字、詼諧有趣的內容,翻開書就彷佛置身可愛的動物王國。
形象真實生動,提高孩子想象力,具有代入感,讓孩子身臨其境,在書頁的翻動中了解不少動物的行動特點。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188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