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你有沒有因為孩子喜歡玩手機游戲而苦惱過?在現如今這樣一個智能化的電子時代,幾乎每個人都對手機有一定的依賴性,尤其是那些喜歡玩游戲的孩子。
在生活中,經常可以聽到父母抱怨孩子沉迷手機,都成了網癮少年,怎么說教都沒有用,反而會讓親子關系有越來越多的矛盾。
很多家長們也希望能夠向他人求取育兒經驗,可以幫助孩子擺脫網癮少年的稱號。在引導孩子適度玩游戲的問題上,倪萍老師的育兒觀念或許能給很多家長一定的幫助。
面對對游戲上癮的孩子,倪萍老師的做法是怎么樣的?
提到老師,想必大家都不會陌生,一位讓人佩服的主持人,在事業方面可謂是非常成功。同樣的,作為一位母親,老師也是成功的。
老師的兒子曾經也是一名網癮少年,沉迷于各種網絡游戲,因為孩子愛玩游戲,老師也曾經被兒子學校的校長叫去談過話,但是,面對愛玩游戲的兒子,老師沒有打孩子也沒有罵孩子,而是跟孩子說別上學了,回家好好地玩游戲。
然后老師就請了三天的假,陪兒子玩了三天的游戲。終于孩子在第三天受不了這樣一直重復乏味的生活,小心翼翼地跟媽媽說:媽媽,我想繼續上學,一直打游戲太無聊了。
就這樣,兒子好好地回到學校上學了,而且學習成績很好,成為了一個學霸,并且,小小年紀就可以利用游戲賺取自己的生活費。無疑,老師是一位成功的母親。
分析
老師教育和引導孩子的方法引起很多父母的質疑,但是事實證明,老師的正確的。老師的育兒方法和平常父母的想法觀念大有不同,有一點冒險,如果孩子沒有迷途知返,反而對游戲越來越上癮,那么倪萍老師恐怕會后悔過一輩子。
但是,老師敢用這種方法,就說明倪萍老師對孩子足夠多的了解和認識,也是足夠的信任孩子,這與現實生活中的大多數父母形成對此。
倪萍老師的做法,給家長的5點育兒啟示
1.不要過度限制孩子,可以允許孩子適度玩游戲
面對孩子玩手機的問題,中國家長第一反應就是搶過來手機,限制孩子玩手機。結果呢,越限制孩子玩手機,孩子的對抗心理就越重。
其實,適度地玩游戲對孩子來說是有一定好處的,孩子可以通過玩游戲來達到放松身心的目的,緩解壓力,以更加輕松愉快的狀態迎接接下來的生活。
因此,如果你家的孩子偶爾玩玩手機游戲是可以的,張弛有度才是最好的教育。
反而家長一味的嚴防死守,反而容易引發孩子的逆反心理和超限效應,越不讓你做,我就越想做。古人也曾云堵不如疏。
2.給夠孩子信任感,培養孩子的自律意識
老師敢放任孩子玩三天游戲,是因為對孩子足夠信任,是在接納孩子的行為,同時也相信孩子會醒悟。
再看看生活中的大部分家長,往往都是對孩子一種懷疑的態度,認為孩子做不好、不能夠。
然而并不是如此,父母給孩子的信任感就是他們學好的動機,因此,父母應該多多信任孩子,讓孩子自覺培養自己的自律意識。
3.不要忽視了親子溝通
親子溝通是必不可少的,如果父母和孩子沒有溝通,那么只會累計一個又一個問題,最后爆發的時候只會是兩敗俱傷。因此,父母應該多和孩子溝通交流,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才能夠更好地引導孩子。
4.適當培養孩子的興趣,讓孩子忙起來
有的時候,孩子沉迷游戲是因為他們感覺到太無聊了,游戲可以讓他們感覺到生活的樂趣。
因此,父母應該注重孩子興趣愛好的培養,讓孩子的生活變得充實有趣一點,能做的事情多了,孩子自然而然也就不會過度沉迷手機游戲了。
5.給孩子挑選合適的游戲
游戲并不都是不利的,合適的游戲或許能夠讓孩子很好地發展。就像倪萍老師的孩子一樣,在玩游戲的時候,不僅僅提高了英語能力,而且還可以賺錢養活自己,說明游戲的選擇很重要。因此,父母可以為孩子挑選一些合適的游戲,有利于他們成長的游戲。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189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