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懲罰吧,孩子太小,辨別是非的能力又弱,長此以往,孩子會越來越肆無忌憚,慢慢變成了連我們自己都討厭的“熊孩子”。懲罰吧,又不知道什么方式才是最有效的。懲罰輕了,孩子不長記性,還會制造家庭矛盾,還不如不懲罰。懲罰重了吧,又擔心孩子產生逆反心理,最后反而得不償失。有什么科學又有效的辦法,既可以讓孩子長了記性,又達到教育孩子的目的呢?
科學又智慧的懲罰方式
1、罰站
我們上學的時候,老師經常會對我們進行罰站,上課遲到了;上課睡覺了;沒有好好聽課,最后,都是在老師氣勢洶洶的說“你就站著,一直到下課為止”。不過,現在這種方式已經作為體罰被禁止了。但是,不可否認,這種方式,確實讓我們長記性了。所以,如果孩子無理取鬧或者犯錯的時候,可以讓孩子以罰站的方式面壁思過。一方面呢,可以讓孩子和家長都冷靜一下自己的情緒,避免正面沖突;另一方面,在這個過程中,也可以讓孩子好好想想自己到底錯哪里了。
當然,罰站只是一種方式,并不是最終結果。當孩子完成罰站的時候,家長要和孩子進行正面的溝通交流,詢問他們是否有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溝通要盡可能的做到心平氣和,不要把之前生氣的情緒再次傳遞給孩子。值得注意的是,不要把孩子丟到門外罰站,要在家里選擇一個離我們比較遠,又不會正對大門的地方,告訴孩子需要罰站多長時間,時間到了以后,主動和孩子進行溝通,不要讓孩子自行消化自己的負面情緒。
2、做家務
家里有孩子的爸爸媽媽都知道,只要是小朋友出現的地方,就別指望精致和講究了,所以,每天做家務真的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當孩子犯錯的時候,讓他做家務,一方面,可以暫時將沖突事件擱置,給家長思考合理解決的辦法。同時,也可以讓孩子體會家人每天做事的辛苦,讓他們懂得感恩,不輕易“糟蹋”別人勞動成果。最后,也同樣可以起到懲罰的作用。
在這個過程中,讓孩子反思自己做的事情,到底有什么問題。當然,父母也可以陪孩子一起做家務。這樣,不僅可以緩解情緒,也可以通過溝通了解事情經過。在大家都平靜下來的時候,依然需要和平冷靜的溝通。
3、沒收或者禁止一些喜歡做的事
當孩子可以獨立收拾玩具的時候,依舊把玩具丟的滿地都是,那么,這時候,沒收玩具,讓孩子一段時間都不能再玩自己心愛的玩具,無異于是很重的懲罰了。
除了沒收玩具,還可以沒收愛吃的零食,沒收零花錢,取消周末出游計劃等等。另外,還可以在一段時間內禁止孩子做喜歡做的事情。比如說,這次因為犯錯誤了,懲罰當天不可以看電視;不可以玩游戲;不可以去游樂場等等。在懲罰孩子之前,要告知懲罰的理由,不要只是通過宣布懲罰結果,就希望孩子可以安然接受。
4、寫字、畫畫、跑步
當孩子和小朋友發生正面沖突的時候,這種方式可以讓孩子冷靜下來,思考自己所犯的錯誤。但是,不要長期使用這種方式懲罰孩子,避免孩子直接將寫字和懲罰掛鉤,在上學以后,對學習產生抵觸心理。
同時,這種方法也適用于父母,如果想用這種方式懲罰孩子,就陪孩子一起吧。讓孩子畫出事情的經過,在畫畫的過程中,陪孩子聊一聊事情的經過和自己犯錯的理由,聽聽孩子的解釋。在這種氛圍中,更有利于孩子思考自己的問題,達到教育孩子的目的,同時,也有助于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
懲罰孩子的注意事項
孩子的成長本身就是一個犯錯和改錯的過程,只要不涉及原則性的問題,家長都可以小懲大誡。懲罰孩子不是我們的目的,我們的目的是讓孩子能夠意識到自己的錯誤,避免下次再犯。所以,在選擇如何懲罰孩子之前,還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的對錯
有的時候,家長懲罰孩子只是因為覺得孩子犯錯了,但是,并不是每一次被罰,孩子都能夠心服口服。這是因為家長從來不會站在孩子角度去評判事情的對錯,我們總是以大人的視角去判斷是非對錯,以此來約束孩子的行為,其實,家長并不是每一次都是正確的。
比如說孩子之間相互推搡,本來是別的孩子先動的手,但是,由于自己孩子力氣比較大,最后,反而是先動手的孩子被推倒在地上了。這是孩子錯了嗎?如果因為這樣懲罰孩子,會不會在孩子眼里,父母就是是非不分的人呢。所以,在懲罰孩子之前,最好先了解下事情的原委,并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一下,再去評判對與錯。
2、懲罰必須就事論事
如果孩子只是因為在某件事情上犯錯了,父母一定不要翻舊賬,把許多過去已經懲罰過的事情翻出來,再說一遍。這樣子,并不能起到什么作用,反而會讓孩子覺得自己在父母眼里,就是一個做什么事情都錯的孩子,甚至覺得自己是個壞孩子,或者說父母已經不喜歡自己了。在懲罰孩子的時候,一定是某一件事情的問題,不要把事態升級或者擴大化。懲罰完了,就結束了,父母也要在懲罰完之后,主動修復關系,避免影響親密關系。
“愛之深,責之切”,每一個父母,都很愛自己的孩子,所以,才會生怕孩子在成長的路上,走上什么彎路、錯路。孩子最愛的也是父母,所以,在懲罰孩子的時候,一定要讓孩子篤定地知道:“我雖然因為某件事情嚴厲的懲罰了你,但是,這并不影響我愛你”。懲罰并不需要我們犧牲親子關系為代價,而是為了我們彼此都可以成為更好的人。不論是作為孩子,還是父母,都不容易。在相處的過程中,陪伴孩子共同成長,也是每個家長都應該做到的事。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201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