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全班家長里最費心思去跟老師搞好關系的人,我是每次學校搞活動第一個報名參加的人,我是最積極幫老師干雜活的人,我還是熱心幫助響應所有家長朋友的人……
其實我是一個性格內向、害怕社交的普通媽媽,我豁出一切、取悅他人、積極雞血,是因為我有一個并不厭學卻天天都不想上學的孩子。
看完最后一個兒科醫生之后
我沒辦法再欺騙自己了
“媽媽,我肚子痛。”
“媽媽,我身上癢。”
“媽媽,今天好像忘記帶課本了?我們回去帶吧?”
從孩子二年級上學期開始,每天都上學前都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一開始我以為孩子是真的生病了,帶他看了好幾次的醫生,本地醫生都說沒問題時,我們還跑到480公里外的廣州找專業的兒科醫生看,也說沒問題。
這種情況持續了整整一年。
我心里隱隱約約感覺有問題,但孩子自己不敢說,我也不敢去捅破那層紙,我害怕自己不能去面對,而總是抱有希望——“我不去問他,過一段時間是不是就好起來了?”
直到最后一個兒科醫生把我對他“是不是真的生病了”的擔憂打消之后,我才沒有辦法再欺騙我自己。
我知道了,他是不想去上學。
一想到孩子真的有可能不去上學了,我的第一反應是——我接受不了,我估計我會瘋。難道我的孩子要小學肄業嗎?那他以后怎么辦?能被社會接受嗎?
那一刻,我感到手足無措。平時我和先生都忙于工作,大寶主要是爺爺奶奶帶著睡覺,接送放學,爺爺奶奶才是他最信任的人。
爺爺奶奶回老家去的那一天,大寶哭得撕心裂肺,一直送到火車上還在哭,在地上打滾,我拼命抱住他,他力氣又大,我根本拽不過他,引得一圈人過來圍觀,大家都以為我是拐賣兒童的人販子。
當時,我心里特別痛苦,明明是自己的兒子,他卻并不信任我。爺爺奶奶走了之后,大寶認為爸爸媽媽更喜歡弟弟,覺得他自己失去了靠山,對我們豎起了層層心理堡壘。
幾次失敗之后
我們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
一開始,我很生氣,吼他,把他硬塞給學校,而有一次他竟然趁著校門沒關的時候,偷偷跑出校園,自己走路回家。
我給他講道理,他似乎能聽進去,但到了學校門口,我能感覺到他一看到那個環境就害怕,他在努力克服恐懼,但總是腳不聽使喚,邁不進去。
由于有了偷跑回家的前例,我把他送進學校了,躲在一旁看,他果然跑了出來,我在后面追,他越發拼命地跑。看著他小小的人在車水馬龍的大街上,逃命似的亂跑,很害怕他被車撞到了。我邊追邊哭,心想:孩子,你回來吧,我們不上學就不上學了。
幾次失敗之后,我和老公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知道我們的方法不對了,得靜下心來幫他分析原因。
我們決定,把工廠客戶訂單統統放在一邊,陪他整整一個月。
老公在這件事上表現出了驚人的耐心,和我一起開導孩子。我問大寶:咱們不上學,進度跟不上怎么辦呢?孩子出乎意料堅定地說:“媽媽,你在家幫我補課吧,你說做什么練習,我都做!”
通過觀察孩子的表現,我發現他并不是厭學,只是在學校遇到困難了,但又是什么困難呢?孩子不說,我只能胡思亂想,會不會成績不好,被老師討厭?會不會遇到更惡劣的事,比如校園霸凌,還是……被性侵了?
談了幾次,他感到我們對他不去上學這件事反應沒這么激烈了,開始試探性地說出一些理由,比如:
- 數學老師罰抄書1000遍。
- 最喜歡的體育課被主科老師占用。
- 家長不能去學校找老師談話,因為老師會批評學生。
- 學校打架、作弊現象嚴重。
- 學校面積太小,活動場地不夠。
- 二年級下學期他有兩個好朋友轉走了。
- 很多同學愛打架。
- 同桌劃三八線,過線就打他、有人罵他眼睛小。
我們嘗試著陪他去解決一個一個的問題,但似乎都沒用。
我去學校了解情況,找班主任老師聊、找科任老師聊,知道他說的有些理由是有些夸張的,有的其實與他本身沒多大關系,比如同學愛打架,并不是發生了惡性的校園暴力事件,只是孩子之間的小打小鬧,比如抄書確實是有,但是數學老師說最多100遍,也答應以后不會這樣了。
我回來跟他說,這個問題我幫你解決好了不用擔心了,但他還是不愿意上學。
我給自己定了個最后的退路就是——孩子真的不愿意了,就換個學校吧。
我們帶著他到本地排前兩名的兩所私立學校看。其中一所學校,老師們給他看著滿桌子的作業,跟他講:“你要感謝你的父母,放下工作陪你到處轉。前段時間我們學校也有一個孩子不愿意上學,父母都是打著送過來的,打一段時間了,那個孩子也就順了。”
去到另外一所學校,老師不太親近的態度,也讓孩子打了退堂鼔。
對這兩所學校死心后,他似乎有動力跟我們一起找解決方法,也答應我們再次到學校找老師溝通。我心里清楚,跟老師溝通,有些問題是會被老師忽視的,有些問題,比如體育課被占用這個問題,老師還是有可能會做出改變的。
老師一個電話,我徹底崩潰了
聊完后,我們再次把大寶送到學校,這一天,他又一次從學校里跑了出來。
班主任老師也失去了耐心,在電話里對我說:“你們怎么又這樣了?”我徹底崩潰了。
當時我心里很害怕,很委屈。我打電話給老公,說:“完了,估計孩子要被勸退了。”
我害怕學校放棄我的孩子,孩子已經連續一個月這么跑進跑出,如果學校放棄他,我怕其他學校也會拒絕我的孩子。
我委屈的是,我心里渴望老師跟我站在一起,幫助我的孩子,但我遇到班主任老師卻不愿意多花一點精力在這個遇到問題的孩子身上,而是直接放棄他了。
我瘋狂找心理醫生咨詢,找學校老師了解情況,找非常懂孩子心理的大學同學取經。與其說是尋求幫助,倒不如說是找人傾訴,理清自己的思路。
我不斷問自己,為什么孩子剛上學的時候對學校生活充滿期待,而現在是如此抵觸呢?
終于有一天,孩子告訴我他想跟某幾個同學玩,一個是學霸,一個是班長,有責任感的男子漢,一個是老師眼中最愛的帥小伙,但是又不知道怎么跟他們成為朋友。我突然猜想到:他會不會是人際關系出了問題?
而且,他極度需要老師的的認可和鼓勵,但成績平平又不敢表現自己,并沒有得到老師的關注。
他或許是遇到困難了但又不知道怎么解決,沒有辦法去戰勝困難,所以他選擇了逃避。理清這些思路,找到孩子逃避的原因后,我的心一下子松開一大半了,也知道我能做什么了。
這個孩子,現在只有我能幫他了
我到學校找同學們錄了個視頻,讓小朋友們對他說,“我們想你了,你快點回到學校來。”
緊隨其后,我給孩子辦了一個生日派對, 加了每個家長的微信,幾乎有空的同學都來參加。
孩子生日當天看到視頻、又跟這么多小朋友一起玩了,很開心,周六他終于可以開心去上學了,我心里默念希望他可以就此愿意去上學。
可是現實給我潑了一盆冷水。到了周一他又不去,短暫的熱情過后,他覺得同學那樣說只是因為媽媽在幫他,如果沒有媽媽幫他,孩子又不跟他玩了。
于是,我跟孩子想成為朋友的同學家長們聊,我坦誠地跟他們講我和孩子現在遇到的困難,我希望能得到他們的幫助。
四位家長,一位家長淡淡地說,好的,我會跟我孩子說情況。另一位家長說,我覺得孩子交友問題得讓他們自己做主。一位家長是奶奶,年紀大點不太好溝通……
這些都無疑在我的傷口上撒鹽。
其實我當時去找他們的時候,是沒有心理壓力的,我是覺得如果別人找我,我會去幫忙的,沒想到竟然被一次又一次的拒絕了。
但是當時我心里就有一股勁兒,硬著頭皮也要上,我覺得這個孩子,現在只有我能幫他了。
孩子到了這個年紀
老師和同伴的認可和影響太大了
慶幸的是,我找的最后一位家長給了我暖心的回應,她給了我鼓勵和擁抱,給我提出建議,讓我大寶加她孩子QQ, 讓她孩子自己在QQ上鼓勵我大寶去上學。這是個非常有效的方法,最終是這個方法讓孩子去上學了。
我以為小朋友聊就聊游戲,但是那個孩子特別懂事,對大寶說:你為什么不去上學,不上學成績會掉隊,你不來,我們怎么跟你成為好朋友?
我不得不感嘆,到了這個年紀,老師和同伴的認可和影響多么強大。
后來兩三個月中,孩子時好時壞,我想那就一鼓作氣,再推他一把。
我請求那個同學邀請我孩子一起吃早餐,周末約他們全家一起出去玩,后來覺得總是這樣麻煩人家也不是事兒,我就發了朋友圈,邀請孩子家長早上帶孩子來一起來運動,運動,家長們都喜歡,班上好幾個孩子都加入了我組織的運動分隊。
這是大寶每周最開心的時光了,他也因此跟班里以前見面就躲得遠遠的幾個同學,成了好朋友。
我在孩子背后還做了很多,跟他每個老師都搞好關系,學校需要搞活動我都第一個積極參加,老師需要家長幫忙做點雜事,我也第一個站出來。在家校合作方面,我盡到自己最大的努力,對老師最大的信任,遇到問題跟老師保持溝通。
就這樣,一次次溝通下來,老師們也慢慢理解我,愿意幫助我的大寶更加適合學校的生活。
大寶喜歡植物,老師就給了他一個官“植物護理組長”,大寶非常有班集體榮譽感,老師就給他當個衛生組長。只要老師“看到”他了,大寶也就開心了,哪怕是讓他天天打掃廁所,他都能開心地跟我講“老師讓我掃廁所了”。
就這樣,孩子慢慢喜歡上學了。
孩子不僅愿意上學了
家庭氛圍也明顯改善了
孩子恢復正常上學后,我意識到了孩子的問題,他不自信,他跟我之間的親子聯結出了問題。我開始補課,我要補回那張父母上崗證。
我看書,聽講座、關注育兒大咖的微信公眾號,學習兒童心理學,學習如何跟孩子溝通,學習什么是和善而堅定的育兒態度,學習不咆哮,讓孩子愛上學習,甚至為了孩子,上了自己最害怕的寫作課。
現在孩子不僅愿意去上學了,也會表達心里的想法,可以很好地跟我們溝通了。以前孩子不喜歡我們嘮叨,會假裝聽,不反駁,但不做。現在孩子會說:“媽媽,你又發脾氣了。媽媽,我不喜歡你這樣。”
在每次孩子遇到困擾的時候,我們的方法用對了,傾聽他的需求之后,他感覺自己被理解和接納了。這兩年孩子變化太大了,我能感到家庭氛圍明顯改善了。
我發現,當他感到他的聲音被我們聽到了,一切都不一樣了。
讓孩子回到學校、解開問題的過程看似痛苦,但回想起來,曾經自己苦苦追問而不得的答案,原來就是這么簡單。
三川養育點評:
看完欣平和孩子的故事,我想問大家一個問題:為什么欣平按照孩子說的不愛上學的原因,比如“數學老師罰抄書1000遍、最喜歡的體育課被主科老師占用”去解決了,但是孩子還是不想去上學?
這是因為孩子和媽媽都沒有看見隱藏在現象之后的內在需求,所以他們一起走了很多彎路。
翻開兒童心理學奠基之作《孩子:挑戰》,你會發現孩子所有的讓你煩惱的行為——書中稱為“不當行為”的目的,一定指向這四類:要求過度關注、權力之爭、報復和自暴自棄。要么是其中一種,要么是其中幾種。
在書里,四種不同的錯誤目的,有不同的表現方式,有不同的識別信號,也有“對癥”的解決方案……
這聽起來很復雜,但記住書里的一個結論:行為不當的孩子,一定是歸屬感和價值感缺失的孩子,要么是一種缺失,要么是兩種都缺失。
轉頭來看我們的學校,什么樣的孩子最愛上學?學習成績好的孩子。
我先生跟我講,他小時候不但愛上學,而且還特別愛考試,因為一考試,他的特別厲害就完全顯露出來了,還是量化的,可視的。
我小時候最喜歡語文課尤其是作文課,因為我的作文每次都是范文,我能不喜歡嗎?但我討厭體育課,我可以給你講一大堆體育老師如何差的壞話,但我不會告訴你是因為我扔鉛球各種努力只能勉強到30分(總分100分)。
很可惜的是,大部分學校,孩子的價值感只能通過學習成績好,甚至是主科成績好來得到體現,有些學校甚至只有數學等理科成績好的孩子,才能體會到價值感帶來的快樂。
不得不說,我們的學校,孩子價值感來源如此單一狹窄,是非常可怕的。
孩子們討厭作業。做作業到半夜很大程度上是厭學,而不是能力不足習慣養成不好。
孩子愛上學愛學校,絕不是通過減負、下午早點放學、不準上奧數班能夠改變的。我們應該為多種多樣的孩子提供多元的價值感認可渠道,就像我們的真實社會一樣。
欣平沒有從解決價值感入手,那太難了,她解決的是歸屬感。歸屬感說到:關系。
孩子一直依戀深愛的爺爺奶奶回老家了,父母忙著工廠、訂單,孩子在學校如何跟其他孩子和老師相處,是需要從家庭關系中吸取能量和得到啟發的。
后來爸爸媽媽愿意用整整一個月來陪孩子,孩子是愿意在家寫作業的,孩子說“多少都可以”。
媽媽后來爭取到了幾位老師幾個同學的支持,孩子就能夠在學校站穩腳跟,伸出小小的根須了。
看見四位家長有三位家長都拒絕的時候,我的心都開始痛了,真想抱抱欣平和孩子。我在心里暗暗下決心,遇到這種情況,我一定要做第四位溫暖友善而且智慧的家長。
其實,家長之間的互相友愛,為孩子營造一個溫暖友善的心理環境特別重要。很多孩子還堅持上學,愿意上學,甚至愿意“熬”下那些愚蠢和不愚蠢的作業,不是因為學校里面有大操場有天文臺、有塑膠跑道、有名師有游泳館,僅僅是有一位溫暖的小伙伴:在他跑步的時候喊“加油”,在他被老師批評的時候回頭看他一眼,在走廊里一起玩游戲,聊聊天。
其實我們大人喜歡一份工作難道不是價值感和歸屬感的滿足嗎?工作好客戶滿意社會認可,同事之間不傾軋而是互補協作。
以后,我們遇到養育問題的時候都從歸屬感和價值感這一對永恒的內在需求去找原因和對策吧。
祝大家育兒路上越來越清晰,越來越胸有成竹,泰然迎接一切孩子的挑戰。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204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