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期結束了,期末考試過了,放假了,孩子們都捧著素質報告單回家了。不用說,對于素質報告單,家長最先看的,恐怕也只想看的,必定是成績。我覺得,孩子回家,家長問一問成績,是家長之常情。
可最近看到幾篇文章,都從關心孩子的角度提醒家長:孩子考過試不要問成績,以免給孩子造成思想壓力。還有的號召家長不僅不要問成績,還要對孩子說:“孩子,你辛苦了!”
應該說,這種提醒確實是善意的,很有人文關懷。這樣的提醒在當下似乎也很必要,確實有部分家長過于重視孩子的成績,而忽略了孩子的心理感受。這確實會對孩子的成長造成不好的影響。
可是,不問成績之后呢?難道就這樣不了了之嗎?那以后怎么辦?
如果就這樣算了,而且不管成績好壞,都說一聲“辛苦了”,將會給孩子傳遞一個怎樣的信號呢?
對于有進取心的孩子來說,或許真的無所謂,家長不問、不說,孩子已經自加壓力了。
但還有相當一部分缺乏進取心的孩子呢?他們會怎樣理解家長的“不問成績”與“慰問辛苦”?
有些孩子根本不學習,時間都被玩掉了, 結果還得到一句“你辛苦了”的慰問,這會使他們的思想向哪個方向發展呢?
邏輯不難推理,對于不思進取、不學貪玩的孩子,不問成績,他們會認為父母不在乎自己學習好壞,學不學無所謂;慰問辛苦,他們會以功臣自居,雖然只考了很少的一點分,卻會更加自滿。
這樣不可思議的兩種情況,都只會使孩子對學習更加不負責任,更加麻木不仁,對于玩樂則更加地嬌縱放肆。
因此,不問成績,慰問辛苦,看似是一種人文關懷,實質卻是一種嘩眾取寵的掩耳盜鈴,甚至是一種麻醉式毒害,如美麗的罌粟花一般。
另一方面,對于孩子成績不能不問,這也不合道理。學習是孩子的正業,怎么可以不問業績?
不問業績如何促使孩子進步?如何培養責任心?
孩子的學習關系其自身未來,喪失銳意進取之心,將來怎生得了?
一把刀鈍了,就會成為一塊無用的廢鐵,何以劈荊斬棘?人生路漫漫其修遠兮,豈無荊棘?那時誰來為他劈荊斬棘?
因此,對于孩子的成績是要問的,只是要擺正問的心態,要采取恰當的處理方式。尤其是對于一部分成績不好或退步的學生而言。
正確的心態就是,問成績不是為了興師問罪,而是出于一種關心和了解,也是讓孩子知道家長在乎他的學習,希望并促使他對自己的學習負責。
那么,什么樣的處理方式才是正確的呢?
生氣、發火、處罰,這些當然是不合適的。家長應該調整好情緒,認識到成績已經成為事實,成為過去,生氣發火于事無補更無益,不如亡羊補牢。
如果孩子成績不理想或說嚴重退步,正確的處理方式就是要委婉問責,既不打擊孩子,又能起來督促的效果。具體來說有以下幾種。
1. 肯定式問責:孩子,你肯定是努力了,但看來還有點不夠,以后還要更加努力,這樣下去不行。
2. 激將式問責:孩子,你很聰明,憑你的智商,應該能取得更好成績呀,下學期一定要加倍努力。
3. 商討式問責:孩子,來,我們分析一下,有沒有可能取得更好的成績,看看哪個地方存在問題。
4. 自責式問責:孩子,這個成績說明爸爸媽媽對你的學習關心不夠,以后我們得多關心你的學習,你自己也要更加努力。
5. 攻心式問責:孩子,爸爸媽媽辛辛苦苦,都是為了供你上學,我們不怕吃苦,你學習也要不怕吃苦,一定要好好學呀。
如果心態擺正,處理方式恰當,不僅不會造成過多的思想壓力,相反還會激發出學習的動力。
總之,家長一定要讓孩子知道兩點:一,家長在乎他的學習;二,他應該對自己的學習負責。
原創文章,作者:晴天,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207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