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是令同學們比較頭疼的一門學科,有的同學小學時數學成績還馬馬虎虎,可是到了初中就直線下滑;有些同學初中時數學成績還差強人意,可是到了高中就不盡人如意。那么,數學成績不好,怎么辦呢?
首先,數學成績的好壞和學生的學習能力有關。不可否認的是,對于同一個知識點,接受能力強的學生較接受能力弱的學生更具有優勢。部分學生是視覺型,喜歡看,對有圖片的內容比較感興趣,喜歡看演示文稿,這樣記得快,忘得也比較快;部分學生是聽覺型,更喜歡聽邏輯思維強的推理,用聽覺來接受新的知識點,這樣會在腦子里過一遍,記住的概率會大一點;部分學生是感覺型的,他們接收信息的速度相對來說要慢一點,因為他們不僅在腦子里過一遍,還會自己整理、理解一遍,這樣記憶才會更加深刻。
其次,數學成績的好壞和學生學習的態度有關。如果學生具有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說明他對學習有明確的認識,懂得學習的重要性。在學習上遇到困難或各種其他分心的事情時能夠主動克服,堅持完成既定學習任務或目標。恰恰相反,如果學生具有消極懈怠的學習態度,不僅認識不到學習的重要性,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困難時也不會主動尋求解決辦法,而是懷有埋怨、抵制的情緒。因此,學習態度的端正與否,直接關系到數學成績的好壞。
再者,數學成績的好壞與學生的學習習慣有關。好的學習習慣在數學學習中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數學學習中有很多好的習慣值得我們擁有,比如:課前預習的好習慣,預習可以增強我們記憶的效果,并且上課的時候可以更快地跟上老師的節奏;認真審題的習慣,認真審題是準確解題、正確計算的基礎,不要題目讀到一半就下手,稀里糊涂做題,漏用條件或錯用條件;認真書寫的習慣,小學考試還有書寫分、卷面分,雖然初中高中沒有了,但是卷面整潔、書寫規范還是會給閱卷老師留下一個好印象,不要東一塊西一塊、字跡潦草不清,涂涂改改……
學習的態度和學習習慣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后天慢慢培養的,所以一開始家長們應該督促、規范學生們的行為習慣。
最后,數學成績的好壞還與有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有關。學習目標的設定應該是階段性的,不是一蹴而就。一開始,我們可以給孩子設定目標,因為他們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設定的目標要合理,在他們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再高一點,不要好高騖遠,一下子設立他們難以完成的目標,這樣反而會打擊他們的自信心。然后引導他們自己給自己設計目標,讓他們清楚地知道到底什么才是自己想要的。
當我們發現孩子數學成績不理想時,作為家長的我們,應該去尋找孩子數學不好的原因。我們可以詢問傾聽孩子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我們應該去更多的熟悉了解孩子接收信息的方式,從而達到開啟他學習意愿的目的。
原創文章,作者:晴天,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222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