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們先聊聊老師的心里在想什么?
其實老師都是關心學生的,都希望每一個學生成績都很好。但每個人都有一種本能,就是免責的本能。所以如果孩子出現情緒不好或厭學的狀態,老師本能地會擔心和害怕,這與我們家長是一樣的,因為老師也搞不清孩子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狀況,對于未知的事情,任何人都會生出擔心和焦慮。同時老師也會擔心,如果我處理不好,萬一孩子出問題,自己怕擔責任。
對于這一點,我們家長要充分的理解,如果我是老師,我也會這樣想,并且盡量讓自己避免責任。
所以很多老師在這種情況下,就會不敢管孩子,或者想讓孩子休學回家,因為老師面對的是幾十個孩子,TA沒有精力去針對一個問題孩子花大量的時間,唯一的辦法就是解決掉這個麻煩,所以建議家長帶孩子去看醫生或休學。

面對青春期厭學,老師會本能的恐懼。
那我們應該怎么做呢?在家長層面我們要注意三點:
第一,家長要真正認識到孩子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責任全在家長,與學校無關。相信只有家長的改變才能夠改變孩子,并且也一定會改變孩子。讓老師放下自己可能承擔責任的恐懼。
第二,孩子之所以不想上學,是因為家長過去的指責和控制造成的,孩子出現厭學后,學習成績一定會下降,學習成績下降,老師就會給壓力。這樣就造成孩子在學校和家里都找不到存在感,于是不想上學,通過打游戲來填補自己內心缺失的存在感,或者通過逃避來減輕自己內心的負罪感。
第三,家長要通過學習真正了解只有改變我們自己才能改變孩子。把家里過去給孩子的控制和指責產生的壓力減下來。但學校的壓力怎么辦呢?這就需要家長與老師溝通,這種溝通既要讓老師放下心中的擔心,還要讓老師真心的認可家長和孩子。

心與心的溝通,才能讓老師放下擔心
搞清楚了原因,家長與老師溝通需注意以下三點。
第一,告訴老師,孩子的現狀都是因為家長過去不當的教養方式造成的,可以說得具體一些,讓老師真正理解孩子為什么會厭學,從而去心疼孩子,其實孩子是想上學的,但他沒有力量,需要學校和家庭共同努力,才能幫到孩子,讓老師放下那份恐懼和擔心。
第二,告訴老師,我們家長現在在學習家庭教育的知識,也找到了幫助孩子的辦法,但這需要有個較長的時間,并且告訴老師,我們只要這樣做下去,孩子就不會出問題,即使出問題,責任也是我們家長的,與老師無關。
第三,我們只需要請老師配合我們做一件事就好,那就是請老師暫時放下對孩子成績的期待和要求,無限的包容孩子,不管孩子上不上學,都請老師相信孩子一定是想上學的,請老師告訴孩子,你現在暫時不想上學不要緊,我們班一直等著你,隨時都可以回來,如果有什么需要老師幫助的,隨時告訴老師,我們都會幫你。

家長必須有堅定的信念
最后總結一下,孩子之所以不想上學,是因為來自家庭和學校的雙重壓力導致的,但根本問題是在家庭,在父母,只有父母無條件接納孩子,孩子才可能找到走出來的力量和信心,我們過去的教養方式將孩子的自信心徹底摧毀了,需要我們家長重新建立起來,這需要時間,時間的長短取決于過去造成傷害的程度和家長改變的程度,只要家長能夠真正認識到問題的所在,堅持相信孩子一定會好起來,穩穩地陪著孩子走過這段尋找自我之路,孩子一定會越來越好。同時,如果學校老師也能夠和家長站在一起,對于孩子的恢復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即使學校老師不配合,只要家長改變,孩子也會越來越好。
原創文章,作者:賴頌強講孩子沉迷網絡游戲怎么辦,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23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