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晚報11月11日訊(記者武葉 通訊員簡杰)陪伢做作業竟成“高危行為”。日前,一名42歲的年輕媽媽因急性心梗入院搶救,醫生懷疑其發病與長期情緒應激、焦慮和睡眠不足有關,而該患者的“心病”,則是青春期兒子的教育問題。
42歲的馮女士是一名公務員,平時生活規律注重鍛煉,唯一令她“鬧心”的就是兒子君君的學習問題。15歲的君君上初三,最近一年似乎進入了“叛逆期”,渾身充滿了厭學情緒。馮女士給他輔導作業時,他要么心不在焉、要么特別不耐煩,最后同樣的問題還是會再錯。眼見中考在即,兒子又是這樣一種狀態,馮女士心急如焚,母子之間時不時大吵一架。
因為長期情緒焦慮,馮女士晚上輾轉反側難以入睡,平均每天只能睡4個小時。出去鍛煉的時候,她發現自己越來越容易疲勞,時常還有胸悶的感覺。11月8日,馮女士一早起床胸悶加重,還出現了胸口疼的情況,便趕緊和姐姐一起前往武漢市中心醫院檢查。急診科醫生付曉幸經過初步檢查,判斷馮女士為突發急性心梗,立即將其轉往心內科。不料就在心內科拍心電圖時,馮女士突發室顫,心臟一度停止跳動,后經醫護人員全力搶救才掙脫死神之手。
在隨后的檢查中,心血管內科王小玲醫生證實,馮女士是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發作,三支血管中有兩支幾乎全部堵死,幸虧搶救及時,否則隨時可能猝死。經過介入治療開通血管,目前馮女士病情已趨于平穩。
武漢市中心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陳曼華表示,長期的熬夜、睡眠不足以及情緒應激,都是誘發心臟疾病的因素。當情緒激動的時候,交感神經過度興奮,會引起血管收縮、血壓升高,引起心律失常等不良反應,甚至造成原已存在的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破裂,變成血栓堵塞血管,造成心肌梗死甚至是猝死。
原創文章,作者:晴天,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233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