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厭學、逃學、輟學并不是孩子不想學習了,而是學習遇到了障礙。我們相信,人人都有自我實現的本能。人都不想放棄,只是沒有辦法而已。我們要堅信這一點。
學習的好壞,幾乎決定了孩子的人生走向,因此,所有的家長無不重視孩子的學習。但是,有些孩子學著學著,出現了厭學、逃學、甚至想輟學的問題,這時,最著急的是家長。當孩子出現了這些問題,家長該怎么辦呢?
1.首先要找出原因。原因主要有以下幾種,供參考:
一是先天智力不足,如遺傳、外傷造成的大腦接受新生事物遲緩。對這樣的孩子,做父母的不要逼著鴨子上架。
二是在小學甚至更早的時候,學習興趣沒有培養出來,這是厭學的一個主要成因。
三是學習興趣發生了轉移,如迷戀網絡游戲、手機、小說等,學習與愛好興趣發生了沖突。
四是偏科,有的課程容易學的進,有的學不進,因此痛苦煩惱。
五是受不良同學的影響,或受到了不學習照樣有出息這一論調的影響。
六是對某老師有情緒,遷移到對這位老師所教課程的反感,通過不學習變相報復老師。
七是由于性格問題不適應學校環境,不適應住校的室友。或與某些同學有矛盾影響了學習興趣。
八是家庭的原因或父母的原因。如有的父母只關心學習成績,不關心學習過程,對孩子的學習行為粗暴等。
九是父母忙于其他,忽略了孩子的學習,親子之間溝通的少,使孩子的學習努力沒有得到強化,從而迷失了學習方向。
十是由于父母離異等原因,影響了孩子的學習興趣。
造成孩子的厭學、逃學、甚至想輟學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一定是事出有因,因此要做到早預防、早發現、早干預,少做亡羊補牢的事。
2.要有干預策略。當孩子出現了厭學、逃學、甚至想輟學的問題,不要打罵孩子,而是想辦法補救,有針對性的策略措施。
一是要積極配合校方,想辦法維持下去,相信孩子在漸漸的長大中會發現自己的問題,會發生好的轉變。
二是弱化原因。厭學、逃學、輟學是某種原因的果,弱化造成的原因,使孩子感受到某些壓力的減弱,那么就有可能發生逆轉。
三是尋求有經驗老師的幫助,多聽聽他們的意見和建議,在幫助孩子改變時,有目的、有方向、有抓手,不要盲目行動。有經驗的老師往往是解決問題學生的專家。
四是請求有這方面專長的心理咨詢師咨詢,從心理上干預,通過心理訓練,重新走向學習的正常軌道。
五是鼓勵孩子與學習好的同學交友,通過友情的培養激發起學習的熱情。
3.觀察轉變情況及時鼓勵。
好的行為習慣是不斷強化和鼓勵的結果。當找到孩子學習問題產生的原因,又有了可行的干預措施、辦法后,做父母的要多觀察孩子的一舉一動,對好的行為要及時鼓勵或獎勵,從而強化這一行為。如孩子過去一天玩游戲三個小時,有一天發現玩了二個小時,這時就鼓勵說,昨天你玩了三個小時,今天只玩了二個小時,比昨天少玩了一個小時,爸爸非常高興!你想吃什么,爸爸現在就給你做。爸爸的這一寬容性的包容反映,很可能對孩子產生良性刺激,他玩游戲的時間就會越來越短。如果繼續強化,發生逆轉的可能性很大。
再比如,當發現孩子回家陰沉著臉時,不要問發生了什么不高興的事,而是問,我看你的臉色不大好看,是不發生了什么事情引起了你的思考,能告訴爸爸你在思考什么嗎?這是一種思維引導,你向那兒引導,孩子就會向那兒思考,這是問話的藝術。
原創文章,作者:晴天,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237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