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出現心理問題,家長千萬不要過度自責。因為有很多孩子的問題還真和家長沒關系。我指導了很多非獨生子女家庭,有的家庭兩個孩子,其中一個就出現了心理問題,甚至嚴重的心理問題,而另一個心理很健康。也有三個孩子的家庭,其中一個出現心理問題,而另兩位完全沒問題。也有三個孩子的家庭兩個孩子出現心理問題。雖然有些孩子的心理問題不完全是家長導致的,但是,如果孩子有了心理問題,還是需要家長幫助孩子走出這個心理困境。家長一定要學會和孩子溝通交流,學會順勢而為,遵循三不原則,做孩子的知心朋友。詳細的做法我在前面的視頻中都有講解。當然每一位孩子出現的問題也不完全一樣,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切不可盲目給孩子貼標簽,更不要有病亂投醫,造成對孩子的二次傷害,導致家庭關系緊張。
老師
下面我就來詳細說一說有些家長常犯的錯誤。
兒童和青少年出現心理問題,無論是精神分裂癥還是抑郁癥,亦或是雙相情感障礙,甚至是人格障礙,導致的最直接的結果就是不去上學,也就是我前面講過的拒學癥。當然還有很多成年人放棄工作,在家躺平。
對很多家長來說,“做孩子的知心朋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因為很多家長習慣于家長在方方面面都來否決孩子的思維頑固不化。當孩子出現心理問題的時候,他們的要求更加超越我們的正常認知常識。所以,家長就更加強烈反對孩子的一些要求。如此,不斷惡化親子關系,以至于父母和孩子水火不容,反目成仇。
老師
下面我要說的這種做法可能有些極端,但是,很多家長或多或少都有過其中的一種或者多種做法。
你是不是經常給孩子使用“四不打擊法”:不對,不好,不該,不行。
先說說“不對”。
高峰今天回家給爸爸說:張老師今天讓我站了節課。
爸爸說:為什么對你罰站?肯定是你做得不對!
高峰把門一摔,什么話也沒說,晚飯也沒吃。
“肯定是你做得不對!”這句話把孩子悶在酸菜缸里了。本來高峰覺得自己在學校里受到委屈,想給爸爸說說,希望能夠獲得爸爸的支持,沒想到爸爸也站在老師的立場上否決了自己。爸爸長期這樣說話,很顯然,孩子怎么愿意與你溝通呢?這不是自取其辱嗎?
爸爸如果這樣說:給爸爸說說怎么回事?
高峰說:這次考試我有一道題做錯了,王林幸災樂禍,說我是笨蛋。我就踹了他一腳。
爸爸說:踹得好,憑什么侮辱你?
高峰說:結果,王林打了我一拳。我們兩個就廝打起來了。
爸爸說:這小子還敢還手,這還了得!堅決打回去,不能便宜了他!
高峰說:打了個平手。結果,張老師來了,就罰我們站一節課。
爸爸說:你怎么還打不過王林這小子?
高峰說:要不張老師拉著我,我非揍他個滿臉花!
爸爸說:教訓教訓他就行了,適可而止,把他打壞了爸爸還得花錢。再就是打人不打臉,萬一打傷了臉事就大了,以后要注意。張老師罰你兩個也算公平,別往心里去。王林沒打疼你吧?
老師
高峰臉上泛著驕傲的光彩說:基本沒打著我。
爸爸說:那道題弄明白了嗎?
高峰說:一個符號的事情,太粗心。
這就叫順勢而為,站在孩子的立場上說話,才能引導孩子。
再來說說“不好”。
張洋回家給媽媽說:這次數學考了125分。全校110名。
媽媽說:考得一點都不好,李艷考了多少?
張洋說:李艷128分99名。
媽媽說:李艷原來比你差遠了,到底是什么原因?
張洋說:李艷就比我多做對了一道選擇題而已。
媽媽說:一道選擇題而已?一道選擇題就決定你上不了好大學,找不到好工作。你要知道一分之差就差之千里,千里之堤毀于蟻穴,你懂不懂?
張洋實在是不愿意和媽媽說學習的問題。
125分無論是什么名次,家長都應該以和孩子探討的語氣交流,應該正確看待分數,正確看待名次。而有些家長就像張洋的媽媽一樣,對孩子一味地否定:不好,不好,不好。孩子還怎么喜歡和你說話呢?
老師
第三,來說說“不該”。
其實,這個案例我在前面家長和孩子說話不要太儀式化里已經說過,王子豪和爸爸的對話。
王子豪說:張老師今天又批評我……
王子豪繼續說:這次數學考試,有一個填空題我的計算結果是25/15,張老師給我打了錯號,我說老師給我看錯題了,老師說25/15就不對,老師接著說我搗亂課堂紀律,如果再提這個事,就讓我到教室外邊站著。全班哄堂大笑。
如果爸爸說:你不該上課給老師爭論這個問題,這不就是搗亂課堂紀律嗎?爸爸這樣說,顯然是站在張老師的立場上,對王子豪是一種打壓。這是很多家長非常擅長的對孩子的打壓方式,并美其名曰:必須讓孩子懂得黑白分明,從小就要知道對與錯。人的一生誰都會犯錯,我們就是在不斷地犯錯誤中長大的。但是,不是在“你不該這樣,你不該那樣”的糾錯中成熟的。
王子豪的爸爸應該怎么說?請大家去“家長和孩子說話不要太儀式化”這個視頻和文章中看看,這里不再重述。
老師
最后,再來說說不行。
現在很多孩子沉迷手機,無論是玩游戲還是刷視頻,其實,不光是孩子,很多家長也是沉迷其中。這也導致很多家長對孩子用手機感到非常焦慮。
李夢跟媽媽說:媽媽,我要用手機上網查資料。
媽媽說:不行!
李夢說:為什么不行?我們班很多同學都用手機查答案。
媽媽說:學習靠自己動腦子,上網查答案,還能學會知識嗎?就是不行!
李夢把門一摔,晚飯也沒吃,第二天不起床,說難受,讓媽媽請假。
媽媽說:不行,不能請假!
結果,李夢就是不起床。媽媽只能硬著頭皮向班主任請假。
就這樣,李夢斷斷續續上學。爸爸媽媽愁得不行,最后,也只能妥協,讓她用手機。可這就像打開了潘多拉魔盒,李夢剛拿到手機還承諾上了幾天課,可是,后面基本上是天天手機不離手。
其實,“不行”是違反了“三不原則”的“不反駁”。有一部分人就是這樣,你說黑他非說是白,以反駁別人獲得一種心理上的勝利感,這種人是誰見誰煩。
李夢媽媽也不是因為這一次說“不行”,李夢就出現問題,這是日積月累的問題。即便是媽媽馬上改變,李夢也不可能立即改變。這既需要我們的耐心,更需要我們的智慧,也需要我們自己的成長。
總而言之,無論是父母,還是老師,亦或是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我們盡量不使用“四不打擊法:不對,不好,不該,不行”。
再次聲明:云爾老師不屬于任何一家咨詢機構,不與任何人合作,沒有助理,不主動添加任何人為好友,不主動給任何人留聯系方式。在你咨詢我之前,請一定視頻確認是否是我本人。
因為每天私信我的人太多,我無法做到每一個人都詳細回復。你一定要學會私信我。
用真愛讀懂孩子,用智慧啟迪一生!助力千萬家庭幸福。
具體到你的孩子,如果你還有什么問題不明白,不知道該如何是好,我希望能助你一臂之力。我在各大平臺等著你!
用最容易聽懂的語言,講解深奧的心理學道理。
原創文章,作者:晴天,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293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