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家長都會有類似這樣的問題:我家孩子喜歡游戲該怎么辦?心理專家認為孩子們喜歡玩游戲是很正常的,在小孩的生長發育過程中,游戲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成長訓練方法,游戲的教學符合小孩學習的規律,使小孩在保持學習興趣的同時發展社交技能。沉迷電子游戲尤其是當前的網絡游戲應該是父母最擔心的。因此,我們應該正確對待小孩玩游戲,一切都應該適度,控制玩游戲的時間。
在今天的小學環境中,電子游戲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社會環境。如果你不懂電子游戲,也沒有接觸過電子游戲,你很可能會被排除在班級的主要社交圈之外,尤其是男生,被排除在外的影響遠遠大于沉迷于電子游戲。而且游戲對孩子的反應能力和情緒能力有很好的訓練效果,所以我們應該把控孩子玩游戲的時間,而不是完全禁止孩子玩游戲。
我們可以和孩子約定:在每天完成指定任務后可以玩游戲,我們家長也可以和孩子一起來玩游戲,增進親子關系。當然在約定之前我們需要和孩子先立好規矩:首先孩子要做到專心學習,不偷玩手機、平板,合理地安排學習任務;同時家長也可以參與進來,給自己設置一些任務,言傳身教,提高孩子的規則意識。
其次,對于孩子們來說:什么是適合放松的娛樂方式?心理專家認為,有很多適合小學生的放松方法,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對外界事物保持新鮮感和求知欲,也非常渴望人際關系。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幾個小學生聚在一起玩一些無聊的游戲,在這個過程中,游戲的內容并不重要,與小伙伴之間的溝通過程非常重要。
第一父母需要了解:讓孩子放松和娛樂的目的是什么?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為了有自己的空間或圖省事,許多父母會直接給孩子一個手機或者平板,讓孩子自己玩。這種方法讓家長是很省事,但在監管方面會面臨更多問題。這并不是說我們家長就簡單粗暴的直接禁止孩子接觸電子產品,重點在于如何合理的科學的使用電子產品,讓其成為孩子成長教育的工具。第二我們還需要清楚的知道在讓孩子娛樂和放松的時候,還希望孩子從中得到什么?
另外替代游戲,父母可以買一些有創意的玩具,比如積木、魔方、兒童科學小實驗等來替代電子游戲,這些玩具可以滿足大多數小孩的游戲需求,作為父母我們也可以陪孩子一起玩,體驗不同的游戲難度,享受每次和孩子一起通關后喜悅,和諧親子關系。
下面是小編根據心理學相關建議收集的一些方法。
對于年幼的孩子,也就是從一年級到三年級,父母可以陪孩子猜邏輯思維的問題。邏輯思維問題類似于之前的腦筋急轉彎。對于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來說,在游戲中學習效果會更好。對于1至3歲的孩子,家長可以陪孩子玩需要精細動作的游戲,如夾珠子、疊高高……來訓練他們在這個年齡段的感統能力。
對四到六年級的孩子來說樂高積木是非常好的玩具。這里推薦平價的普通樂高積木,與套裝樂高玩具相比,普通的樂高積木同樣可以激發孩子們的創造力和協作精神。
正念訓練是放松的好方法,市面上有許多APP如喜馬拉雅都有相關的音頻可供選擇。對于長期焦慮的小孩來說,每天按時進行正念訓練是非常有益的。
另外,我們還可以根據孩子的性格特點,為他們在家里組織相應的管理工作,例如調皮好動的或者有表現欲的孩子,可以讓其管理家庭中其他人的行為,在管理別人的時候還能起到孩子主動的規范自己行為的效果;思維活躍的孩子可以參與家庭的美化和布置,讓他們根據自己的想法來裝飾房子等等。目標是讓孩子們參與家庭工作,通過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從而建立自信,同時也讓孩子建立了與家庭的鏈接。
原創文章,作者:晴天,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336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