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媽讓我賣茄子》是一本只有三千多字的日本繪本故事書,故事來源于作者的真實經歷。
日本作者原田剛出生時,媽媽四十多歲,爸爸五十多歲,父母老來得子,平時非常心疼作者, 給了作者能力范圍內最大的愛。
但他的父母非常貧窮。他們都是農民,以種茄子和賣茄子為生。因為年齡大了,收入不如年輕人。
在作者童年的記憶里,生活里離不開茄子,飯菜也都是以茄子為主,即使是上學拿飯,也都是黑乎乎的煮茄子或者蒸茄子。
可是,就在作者十歲的時候,每天笑容滿面、非常疼愛自己的媽媽 忽然就像變了個人似的,兇神惡煞地把裝滿茄子的袋子交給作者,讓他到生活小區里去賣掉。
作者很痛苦,他不想去。但硬被爸媽拉到小區連同茄子一塊放下,讓他獨自去賣。
他無論如何不好意思張口,所以第一天一個茄子也沒有賣出去。媽媽非常不高興,兇狠地 對他說,明天一定要賣出去。
第二天他們把他拉到另一個小區去賣,但仍舊是一個也沒賣出去。媽媽生氣地說,如果明天再賣不出去,你看我饒不饒地了你。
到了第三天,作者害怕媽媽生氣,想著無論如何得把茄子賣出去。他鼓足勇氣,大聲叫喊起來:剛摘下來的新鮮茄子,看起來不好看,吃起來香。快來買呀,七塊錢一口袋。
終于有人來買了,作者的茄子開始賣出去了,他很高興,媽媽也很高興。
以后作者每天都去賣茄子,慢慢賣出了興趣,也開始懂得了掙錢的辛苦和快樂。
就在這時,他的媽媽病倒住院了,是白血病。
四年以后,在作者十四歲的時候,他的媽媽去世了。
媽媽死后不久,他的爸爸才告訴他,說在他賣茄子的時候,媽媽坐在車里哭,因為那時候媽媽知道自己將不久于人世,就狠下心來,讓他學習“怎么活下去”。
也正是因為有這段賣茄子的經歷,作者學會了吃苦,學習也認真,長大后成了一家出版社的社長。
這本書雖然字數不多,但告訴了我們一個真諦,世事無常,家庭教育的本質就是要培養孩子吃苦耐勞、獨立生活的能力。具有這樣能力的孩子,無論經歷怎樣的波折,總能活下去。
記得以前曾經看過一個新聞,一個二十多歲的小伙子太懶了,父母在世的時候躺平啃老,父母雙雙去世后,他竟然餓死了!
當時驚嘆于這個小伙子真的是懶死了,但在這件事的背后藏著的卻是家庭教育的失敗。
“巨嬰”、“媽寶”也是不成功的家庭教育的結果。
其實,先教給孩子基本、獨立的生存能力才是贏在起跑線上。
“不吃讀書的苦,就吃生活的苦”是現在流行的一句話,好像讀書的苦和生活的苦不能并行似的。
從這本書中得出的觀點 是,要讓孩子吃得生活的苦,再去吃 讀書的哭。畢竟一個孩子的生活早于讀書。
原創文章,作者:晴天,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336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