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放假,有多少家長因為孩子玩手機的問題不斷發飆,與孩子斗智斗勇?面對捧著手機、盯著電腦的孩子,束手無策,生氣卻又無奈?
這是很多父母面臨的現狀!
手機已經成為現代生活的必需品,人們對手機的依賴性越來越高,甚至到了離不開手機的地步。我們不妨捫心自問,一天的時間里,你可以做到多長時間不碰手機?
大人如此,更不要說孩子了。
手機本身并不是洪水猛獸,關鍵是如何使用;孩子沉迷手機也不是無可救藥,關鍵看父母如何引導!
01 手機的俘虜
凌晨四點,一陣陣急促的敲門聲伴隨著女人的吼叫,徹底打破了深夜的寧靜。
“開門!你給我開門!晚上不睡覺,白天不起床,整天只知道玩手機、打游戲,也不學習,你是想做一個廢人嗎?你這樣對得起我和你爸爸的付出嗎……”
宋老師瘋狂地用手砸著兒子的房門,憤怒得不能自已……
“滾!不要你管!我小時候你都不管,現在更沒資格來管我!”
……
孩子的話,讓她感到無力又絕望。
孩子從小就被交給爺爺奶奶照顧,陪伴孩子太少了,現在他長大了,想管也晚了。
其實老師也是一名中學教師,但是面對玩手機游戲上癮的兒子卻毫無對策。
老師說,自己的兒子今年14歲,就讀于上海的一所重點中學,成績一向名列前茅,是個陽光開朗的男孩。但是疫情期間,學校開始線上授課,一邊是手機,一邊是電腦,不知什么時候開始,發現孩子愛上了玩手機游戲,并且漸漸“失控”。
孩子玩游戲的時間越來越長,從開始的幾個小時到現在一整天將自己關在房間里,而且越來越難溝通,拒絕和家里的任何人說話,甚至可以做到不吃不喝不睡。
手機游戲的“荼毒”,使他的學習注意力也不集中,時常精神恍惚,以至于現在成績已經倒退了30多名。
02 父母是孩子的希望
當我們的老師接到老師的電話時,剛剛凌晨五點,她在電話里泣不成聲,訴說著自己對兒子的愧疚,對孩子不思進取、沉迷游戲的憤怒,以及自己的無助和絕望……
服務老師聽完之后,說“你想讓孩子變好,是沒有錯的,但我們要明白:孩子可以改變,但不會被迫改變。孩子凌晨還在打游戲,你只看到了行為,卻沒有看見人;你因為這一行為生氣,卻沒有第一時間關心孩子……”
他們聊了三個多小時才結束……
這樣一番對話后,老師才意識到,原來一直都是自己做錯了。
所以,之后老師開始轉變自己的思維,開始將眼睛放在孩子身上,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不吼叫、不情緒化,以平和的姿態與孩子交流;學會放手,引導孩子自主管理;并隨著老師的陪伴式服務,學習正確與孩子溝通的技巧。
不到一個月,孩子果然有了很大的突破。他可以隨時放下手機與父母聊天,也愿意跟著父母出去游玩,還能合理分配自己的時間,做到了會玩會學,成績也在不斷地進步。
所以我們必須知道,孩子不是你的希望,而你是孩子的希望。孩子出了問題,是因為過去的教育方式、引導能力出了問題。
03 家庭在孩子教育中扮演的角色
其實家庭在引導孩子方面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
當孩子沉迷手機游戲時,不要打罵,不要焦慮,你首先要思考以下幾個問題:
首先你們的家庭關系好不好,家庭成員之間是不是經常吵架?如果是的話,那你就要高度重視了。
孩子每天生活在父母或者其他家庭成員的爭吵之中,就會缺乏安全感,會忍不住想是不是因為我,他們才每天吵架?
甚至很多父母會將孩子卷入夫妻戰爭,比如爸爸媽媽你更愛誰?你會選擇誰?或者在孩子面前講另一方的不是。
所以,孩子在家里難以獲得安靜,只能在手機游戲中尋求暫時的平和,用來打發時間,用來逃避家庭的紛爭。
第二個需要思考的問題是,你們的親子關系怎么樣?你有沒有經常批評、否定、打壓孩子?
很多家長都不具備看見孩子的能力,看不見孩子的優點,看不見孩子的努力,看不見孩子的壓力,看不見孩子獲得好的結果!
如果孩子不被父母看見,就不能滿足孩子成長的需要,那么你們之間的關系就是有名無實。再加上孩子被批評、打壓,就會讓孩子覺得我做什么,你們都看不見;我怎么做,你們都不認可,于是開始破罐子破摔,用玩手機來反抗對父母的不滿。
最后一個就是父母控制過多。你是不是經常以強制性的方式禁止孩子玩手機?但禁止就是誘惑!
越是難以得到的東西,越會好奇;當輕松地得到滿足時,就不會有過度的欲望,才能合理地掌控這個工具。所以,家長要去滿足孩子的這種好奇心和欲望!
04 引導孩子正確使用手機
那么,應該怎么做呢?
一是改變教育方式,提升孩子的價值感。控制、否定、打壓等方式不會讓你的孩子變好,只會讓孩子與父母越來越對抗,所以要多些對孩子的認同、尊重和肯定,處理好你們的親子關系。
二是給孩子買個好手機。放手,給孩子自由、信任,讓孩子鍛煉自律能力。但買了就要信任,不要時時盤問,否則適得其反。
三是引導孩子自我管理,傳遞給孩子正確的手機游戲本質。正面肯定孩子的自覺自律能力,表示對孩子的信任,可以合理分配自己的時間。
這三點只是對自動自發思想的凝練,而真正的核心需要持續不斷地學習,因為每次課程之后就會有不一樣的收獲和感觸,就連每天晚上的免費直播也會讓你受益匪淺。所以歡迎各位家長一起來學習,共同成長。
因為我相信,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孩子是不渴望變好的,也沒有哪個孩子從一出生就要手機的,所以所有結果的出現都是后天各種因素的影響而形成的,其中家庭占了很大一部分。
如果你還在因為孩子的問題而無助、焦慮,不妨此刻自我反省一下,自己在孩子的生活、教育中充當著怎樣的一個角色,之后你會發現,你的言行中隱藏著孩子的未來!
原創文章,作者:晴天,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338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