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廣賢文》說:“一年之計在于春,一日之計在于寅。一家之計在于和,一生之計在于勤。” 如果就人的一生來說,抓住某一個時機往往比勤奮更重要。不是說勤奮不重要,而是任何時候都有輕重緩急之分。愛迪生不是說,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靈感,而決定成功的往往是后者。所以,時機和天分很多時候都比勤奮重要。
而學齡期的孩子,就是一個很好的學習黃金期。當然從人性的角度來看,這個時期的孩子也是最貪玩的。矛盾沖突會伴隨人的一生,人永遠無法消滅自身的矛盾,只要適當地控制一下就行了。
這個時期學習有三大好處:首先,孩子小容易管理。只要適當地引導,很容易讓孩子跟著你一起去完成任何事情,而不像青春期的孩子那么叛逆。其次,這時期孩子的大腦,從生物學角度講基本發育健全,但又像一個全新的硬盤,空空如也。如果咱們使用正確的方法,是不是可以在上面描繪出一幅漂亮的底色呢?再次,這個時期孩子記憶力特別的好,背誦下來的東西不時地溫習一下,可以終身不忘。相信很多家長對此有體會吧。
有了以上三個好處,我覺得每個有想法的家長,不妨冷靜下來,細心的觀察發現孩子的優點,培養優點,說不定就能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最后呢,我想說一下四五歲的孩子,特別地貪玩,但是記憶力模仿能力那是沒得說。自律性、有一定時間陪孩子的家長,不妨和孩子制定一個共同的學習計劃。當然這個時期的孩子也不知道什么是計劃,那就約定好每天抽時間一起讀一些經典的書籍。讀熟以后,逐句逐句地背誦,我家孩子四歲半的時候就是這么過來的。半年時間就把《三字經》《弟子規》背誦完了。孩子背誦得比家長慢,但是背下來以后,家長很快就忘記了。但孩子能一直記住。
為啥要背《三字經》《弟子規》,我覺得這是中國文化的兩個很簡單的根基,當然也是古時候的啟蒙教材。前者是中國文化歷史的總綱,孩子以后上學學習的很多知識點都在其中;后者是中國德育的概括,生而為中國人,在這個禮儀之邦學習一些基本的禮儀,讓孩子更體現出華夏民族那溫潤如玉的君子之道。背誦以后上學,遇到相關知識點的時候,孩子可以很快地從大腦中檢索出來相關內容,再翻閱相關典籍資料,能形成系統性的知識。而不像現在網絡上的碎片化知識點,完全不成系統。
原創文章,作者:晴天,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401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