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動機不足,是孩子在學習道路上的第一大敵。沒有了學習的動機,孩子也就沒有了學習的欲望、學習的興趣,就會把學習當成一件枯燥乏味的事。這種情況下,孩子學得累、學得苦,成績不好,也就是很正常的事了。

具體來說,家長如何做呢?做到三點:幫助孩子弄清楚要學什么;告訴孩子怎么學;讓孩子知道為什么要學。當孩子能夠搞清楚這三點的時候,就能夠自主自發地去學習了。

動機好比是引擎,動機充足,引擎功率才更大,前進得才更快。在學習上同樣也是如此,孩子學習動機充足,才能學得更好,進步更快,取得更好的成績。

給七年級新生沒上幾次課,我就發現這樣一個明顯的現象:很多孩子癥上課時窗外面“神游”,就是和同學說話,更有甚者在課堂上看起了課外書。
為此,我也沒少說他們,但是這些孩子還是不改。在和這些孩子家長溝通的時候,孩子的家長也是頭疼地跟我說:“這孩子升人初中之后,就是不好好學,我真是不知道該拿他怎么辦了?”
為什么孩子升入初中之后,就不肯好好學了呢?

我以為,就是因為孩子的學習動機不足,換句話說,他們不知道到底為什么要學,學習也就處于一種迷茫和困惑狀態。
還是拿我那幾個學生來說,課下的時候,我曾找他們聊過天,詢問他們為什么不好好聽課,孩子們給出了我這樣的回答:
“學習好累啊,我已經學夠了。”“我已經聽懂了,還聽什么啊!”
“老師,我也沒辦法啊,我就是管不住自己啊!”
這就是孩子們學習動機不足的典型表現:厭學、一知半解、獨立性差。

看到這里,相信很多家長已經急得不得了了:“孩子要是剛上初中就這個樣子,今后三年的學習生活怎么過,孩子還怎么能學得好?家長的話可謂一語中的。學習動機不足帶給孩子的負面影響,將伴隨孩子整個學習生涯。正是因為這樣,作為初中生家長,及時幫助孩子做好心理輔導,就顯得舉足輕重。

有什么樣的方法呢?我這里有一個很好的建議:讓孩子知道學什么、怎么學、為什么學。對此,一位家長是這樣做的:兒子鵬鵬今年上七年級了,最近一段時間,我發現這孩子學習總是不在狀態,看著看著書,就會莫名其妙地不耐煩,結果孩子的成績也差得不行。看著孩子這個樣子,我知道這是孩子學習動機不足的表現。
怎么樣糾正孩子的這種不良學習心理呢?我開始動起了腦筋。一天,孩子在書房做作業時,又開始坐在書桌前發呆。
我走過去問他:“鵬鵬,你在想什么呢?”兒子嘟囔著說:“沒想什么。”我接著問道:“鵬鵬想成績好起來嗎?”兒子沒好氣地回答我:“當然想。”“那你想過用什么辦法沒有?”“沒想過。”“媽媽倒是有個妙招能讓你輕松取得好成績。”

看我故弄玄虛的樣子,兒子露出幾分好奇:“什么妙招?”
“既然是妙招,當然不能輕易告訴你,從明天起,你照媽媽的要求做,媽媽保證你能很快在班上嶄露頭角。”
兒子半信半疑地看著我,點了點頭。自那天之后,我把孩子的學習任務分解成了很多小步驟、小目標,每天陪著他學習。因為我把兒子的學習目標明晰化、具體化,任務量又不是很多,加之我又在他旁邊陪伴著.兒子常常就能堅持著學下來。就這樣通過對學習任務的分解,兒子每一階段都有每一階段的學習目標,學習也就有了方向,學習不在狀態的情況得到了極大的改善,成績也慢慢提上去了。

看,這位家長的“妙招”,對于激發孩子的學習動機是不是湊效呢?其實,對初中階段的孩子來說,他們之所以會學習動機不足,大多是因為他們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學什么怎么學為什么學。

作為家長,我們只有幫助孩子把這些問題搞清楚,孩子才可能會找到學習的動機,用心去學習。這一點,例子中的家長就做得很好,先是挑起孩子想學好的意識(為什么學),然后家長在和孩子一起學習的過程中,教給孩子怎么學、學什么(訂立目標、學習任務分解),在家長這樣有意識的培養之下,孩子也就能慢慢找到自己的學習動機,在學習的過程中,就會積極主動得多。
對此或許你有更好的辦法,請在評論區里交流一下吧。
原創文章,作者:晴天,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402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