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逆小孩父母怎么辦
來源:【中國教師報】
導讀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近日,有關幼崽們的討論中,有孩子的家長就提出了一個“省心”的建議,著實讓人驚訝。其實,作為一名合格的家長,孩子犯錯誤,家長在自己的孩子面前應該盡量少地發脾氣,畢竟孩子無論在外面遇到什么事情,我們都要教育孩子,但是孩子不聽話,應該給予適當的懲罰,讓他們明白什么是正確的,什么是錯誤的,犯了錯誤要接受懲罰。
案例:
小天一直是班里的學習委員,每次考試都是名列前茅的,老師經常請家長,說他們的孩子特別優秀,讓老師看看自己的孩子,畢竟自己的孩子是個優秀的學生。平時表現也很好,一直在進步,所以都是家長和老師教育的好榜樣。
但是,最近一個月,孩子總是做小動作,上課不聽講,作業不寫,也不認真聽講,看課外書就覺得這些都不重要,這些都是不被允許的。
一次被老師發現了,還沒等老師問,小天就把報告給老師,老師說小天是因為上課經常走神,影響其他同學,不能集中注意力聽課,所以才會導致成績不好。
小天媽媽當時就把兒子狠狠地批評了一頓,但是沒想到小天的情緒越來越激動,還是越來越不愿意聽老師的話,最后,小天徹底被折磨得很叛逆,不聽管教,甚至從5樓跳下去,幸好及時送醫搶救及時。
小天媽媽當時也很崩潰,不知道自己怎么和孩子去溝通,孩子才7歲就已經失控了,為什么這么小的孩子就突然失控了呢?
其實,這是孩子“自我保護”的行為。
孩子產生自我保護的行為主要分為兩方面:
第一方面,即攻擊性行為,是孩子自我保護的體現。
孩子在6歲之前就已經形成了自我保護的習慣,所以在6歲之前,孩子很容易受到“自我保護”的行為,這也是為什么很多在6歲之后才開始出現叛逆行為的原因。
第二方面,就是自我保護意識,即孩子會在12歲左右形成自我保護的習慣。
自我保護意識可以說是孩子的一種保護措施,每個人都需要從兒童時期建立,而在青春期這個過程中,孩子開始學習如何面對外界的挑戰,當孩子自身能力弱時,也就會出現自我保護的現象。
孩子出現自我保護意識是在12歲之前,進入青春期,因為“獨立意識”的發展,孩子們更希望父母們能夠關注到自己,給予自己更多的關注,這對于孩子們來說是好事。
當孩子在不斷長大的過程中,越來越具有自我保護意識,在這個過程中,他們開始意識到自己是獨立的個體,并且對自己有了更高的認知,當獨立意識成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時,也就更加愿意脫離父母的幫助。
當孩子開始對父母充滿著依賴的時候,是對父母獨立的一個肯定,希望能夠讓父母也看到自己的努力,通過自己的努力能夠得到父母的肯定,能夠得到父母的認可。
也是渴望得到父母的認可,想要在父母面前展現出自己的價值,獲得更多的關注。
因此,他們渴望通過炫耀自己的方式來獲得更多的關注。
而對于父母而言,他們則希望能夠看到孩子的進步與成就,只是不懂得如何去理解孩子,并且急于求成,往往事與愿違。
2、懂得欣賞孩子
有些父母,自己沒有在意孩子身上所產生的優點,而總是以別人家的孩子的優點來打擊孩子。這會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讓孩子對自己產生懷疑。
從而產生自卑心理,逐漸失去自信心。
相反,如果父母經常肯定孩子的優點,能讓孩子感受到來自父母的鼓勵,這種自信心就會隨之被激發出來,孩子也會更加自信,也更加努力地去做一件事情。
所以父母要懂得欣賞孩子,他們才會一直往上走,不斷地鼓勵孩子,這樣才會讓孩子變得更加優秀。
3、多去鼓勵孩子
孩子的自卑心理同樣可以幫助他們走出低落的情緒,走出低落的心情,也會影響到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所以父母應該學會去鼓勵孩子,讓孩子學會多去鼓勵孩子,孩子才會一直處于自信的狀態。
《夸孩子別再說!對孩子最好的愛是夸獎式教育》一書中曾說:“孩子對父母的感情是非常敏感的,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會成為孩子模仿的對象。”
真正的教育是言傳身教,所以身為父母的我們要學會夸孩子,而不是空洞地說,我如何如何如何如何如何,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老師,言傳身教就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705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