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厭學逃課逃學輟學的現象,是不少父母痛心疾首的一個痛點。事實上,孩子厭學逃課逃學的背后原因可能是很多家長沒發現的。
厭學逃課逃學
很多孩子在老師和家長的期望中,就是當時班上的學習委員。可是,現實往往給他的落差越大,甚至不去上課,最后發展成逃學、抽煙、打架,自殘等行為。
厭學逃課
在學校是一個問題孩子,更是一個問題孩子,所以,最該受關注的,反而是孩子的父母。
而那些關注孩子厭學逃課、逃課、逃學的父母,往往會認為孩子是在無理取鬧,以期來達到自己的目的。于是,就對孩子采取了錯誤的教育方式,其中有一個孩子就曾是我的一個學生。
在一次聊天的過程中,這個孩子和我說:“老師,您能不能讓我退學,我這次再也不逃課了。”
我愣了一下,問他:“那你自己不上學呢?”
他說:“我不想讀書,但我希望能有個哥哥來幫助我。”
我說:“你不上學,你自己想干什么呢?”
他說:“我想要長大!我要離開你們!”
“你是從什么時候開始想退學的?”
我問他:“當初你是怎么想的?”
他說:“當初我不想上學,就是因為我不知道為什么上學,所以我就不知道,就稀里糊涂地走了。”
我又問他:“那你為什么不告訴媽媽呢?”
他回答說:“你不告訴我,你也不讓我學好,你就不知道讓我好好讀書嗎?”
我說:“讓我看看你媽媽是怎么做的?”
他又說:“讓我再看看你媽媽都做了什么。”
我問他:“你覺得媽媽是怎么做的?”
他說:“我覺得讓你做什么?你就說我每天都在上學,你憑什么逼我去學校?”
我說:“這就對了,你知道媽媽為什么不想讓你上學嗎?你要學習,我覺得媽媽可以送你去上學,那我也可以送你去上學。”
他說:“老師說了,你是個讓媽媽不高興的孩子,那我可以不去上學了,就跟著你干活兒。”
我說:“你很會教孩子承擔自己應該承擔的責任。你知道嗎?孩子不知道,你的任務就是要告訴他,去學校不是為了讓他學習,不是為了讓他勞動。我們要用勞動,讓他把學習變成他的責任,讓他自己明白,這個事情,他可以不做。”
所以,其實孩子之所以不想去上學,是因為老師給他的壓力太大了。
為了逃避學習,是因為孩子心里有一個聲音在說:“為什么我要學習?學習不好,還不如去打工?”
在這里,我想大家都能理解厭學的孩子心里都有一個聲音:我的生活太垃圾。
厭學是孩子討厭上學這件事的重要原因之一,從心理學角度講,這個原因是為了逃避,如果在校園生活中能夠讓孩子的心理健康、人格健全、內心強大,就不會出現厭學的行為。
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發現孩子的厭學行為往往是情緒負面的,是孩子在告訴我們:學習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
我看到過這樣一則新聞,有一個8歲的小男孩,經常在晚上趁著父母不在家的時候,偷偷地到被窩里玩手機游戲。
父母看到他這個樣子,很生氣,又不敢跟孩子講道理,便怒斥責說:“我辛辛苦苦供你讀書,你竟然還不領情!”
然后開始了冷漠的反擊:“你讓我很失望,我還不如買點東西給你呢!”
甚至還把自己關在房間里打游戲,跟父母冷戰。
看著小小的孩子,父母對其行為既心疼又失望,這個孩子到底是怎么了?
實際上孩子在小學階段出現的厭學,大部分都是情緒的遷移,還有學習上的困難,父母要及時幫孩子疏導,疏導孩子的情緒,而不是指責、埋怨和批評。
當孩子在學習上有困難,比如跟不上老師的進度,導致孩子對學習失去信心,對學習失去興趣,有一些孩子會因為學習成績不好而經常受到老師的批評、同學的嘲笑和鄙視,孩子就會從學習中找到自信,然后逐漸的厭學。
當孩子因為學習跟不上,經常受到老師的批評、家長的指責,孩子就會產生厭學情緒,在課堂上不專心聽講,不認真聽講,反而還會想盡辦法吸引老師的關注,他的注意力也會轉移到別的地方去了,這個時候孩子就會出現逃課逃學,不想上學的情況,而且還會影響孩子的學習成績,導致孩子形成不良的循環。
當孩子出現逃課逃學,上課睡覺、不聽課,成績越來越差的情況時,家長就要引起注意了,并不是孩子不想學習,而是孩子的注意力不夠集中,到了那個時候就算是成績提高了,也有可能會因為貪玩不好好學習而成績下降。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505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