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閨蜜跟我抱怨說:最近血壓飆升,簡直是太痛苦了。
原來是特殊時期,孩子在家里上網課。返校后學校進行了階段性測試,測試結果一出,她氣得要吐血。
她跟我說,網課期間她們家就沖突不斷,孩子上網課期間小動作特別多,走神……最讓她崩潰的是輔導作業,她坐在孩子旁邊不停的提醒,可越提醒越慢,一點學習的主動性都沒有,并且孩子還一個勁地說自己壓力大,導致我同學非常苦惱。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這種場景,孩子學習效率不高,家長時時刻刻在耳邊嘮叨,天天盯著,有時候甚至會大吵一架。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究竟如何做才能構建孩子的自主學習能力,減輕孩子的壓力,真正地做到家庭和諧,父母解放。需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第一:日常注意孩子成長型思維的培養
在日常溝通的過程中,讓孩子體會到所有的困難、挑戰都是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進行解決,而并非天賦。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盡量進行過程的客觀描述,避免類似“你這方面不行、這是你的劣勢”這樣有所指的語言,舉個例子來說:
記得我家寶貝一年級下學期其中考試后,語文成績不理想。
一般來說他們班主任都會讓孩子將考試卷子拿回家,需要家長對試卷進行評價并進行簽字。
我每次都會很認知的研究孩子的卷子,因為這是我了解孩子現階段那些地方需要特別關注的窗口。
在我看卷子的時候,我們家寶貝很小聲的問了我一句話:媽媽,你不是看到這個卷子就夠了?
說實在的,我很詫異他為什么會這樣問我。但是我還是抬起頭,很認真的回答他說:不是的,我只是在看你那些地方失分了,分析我們的短板,便于我們更有針對性的進行提高。
然后,我跟寶貝說:我觀察到你這一階段在學習的過程中,只做了老師布置的書面作業,背誦的好像都沒有很好的完成,媽媽看到你根據課文填空失分挺多的。如果你能認真的完成老師布置的背誦的內容,我相信下一次可能會做的更好。
通過描述讓孩子了解到:只有通過過程努力,才可能達到好的結果。通過這種溝通方式的改變,你會發現事情慢慢的向積極的方面發展,幫助孩子建立自信。
第二:培養孩子的自我時間管理能力
我記得樊登老師在解讀《自驅型成長》中提到過三句話:
第一句話:“你特別懂你自己,你可是自己的專家。”
第二句話:“你脖子上長著你自己的腦袋。”
第三句話:“你想要讓生活中的一切都有條不紊。”
我正是用這三句話培養我們家寶貝的自我時間管理能力。
當寶貝跟我說媽媽:我今天的Ipad使用時間已經沒有了,但是我想在完成這項作業后再看10分鐘。
我說:你脖子上長著你自己的腦袋你可以自己決定,但是媽媽相信你想要讓生活中的一切都有條不紊,你特別懂你自己,你能做好你自己的專家。
他很詫異地看著我,然后說:媽媽真的讓我自己決定嗎?
我說:是的,但是媽媽會偶爾的督促你一下。
就這樣慢慢的,他可以把作業、閱讀、玩游戲、運動等等安排得有條不紊。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培養孩子的自我時間管理,父母一定要放權,讓孩子自己對自己的時間做個規劃(父母可以協助制作一個類似的計劃表),讓他產生自主感。在計劃表的落實的過程中,父母可以適當地做一些提醒跟敦促。
第三:周期性地帶孩子接觸大自然,新鮮的空氣會幫助杏仁核放松
如果父母讓孩子長期處在一個比較緊張的環境中,會導致孩子壓力增加,進而會導致孩子越來越不想學習。
我們的大腦結構中有個叫杏仁核的部分,這一部分是非常情緒化的。當孩子的壓力過大,他的杏仁核就會掌控他的大腦,孩子就會易怒或者沉默不語。長期如此會影響人體內的激素分泌,損害負責記憶跟學習的海馬體。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杏仁核在我們的鼻腔的后面,杏仁核情緒化的時候,溫度會升高。所以多帶孩子接觸大自然,呼吸新鮮的空氣有助于調整、釋放壓力。
了解到大腦的工作機制,我們有針對性地避免刺激杏仁核,通過聞香、呼吸等將情緒進行調整,讓家長、孩子始終處于一個相對舒適的環境下,相信一問題都會迎刃而解。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孩子有多自律,家長就會有多自。,相信在家長的正確引導以及氛圍的營造,讓孩子慢慢釋放自己的內驅力,找到學習的樂趣。家長真的再也不用擔心孩子的學習了。
(所有?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原創文章,作者:晴天,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404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