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記檀弓故事二則的理解(八年級下冊禮記檀弓二則翻譯)
《苛政猛于虎》《不食“嗟來食”》 《檀弓》是《禮記》中的名篇。戰(zhàn)國人檀弓善于禮,故以他的名字為文章的題目。
苛政猛于虎
孔子過泰山側,有婦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①而聽之。使子路②問之曰:“子之哭也,壹似③重有憂④者?!倍菰唬骸叭?。昔者吾舅⑥死于虎,吾夫又死焉⑦,今吾子又死焉?!狈蜃釉唬骸昂螢椴蝗ヒ并啵俊痹唬骸盁o苛政⑨?!狈蜃釉唬骸靶∽幼R⑩之,苛政猛于虎也!”
注釋;
①式shì:同“軾”,車前供扶手的橫木,這里作動詞,扶軾。
②《孔子家語》等作“子貢”。
③壹似:確實像,很像。壹,確實,真是,實在。
④重(zhònɡ)有憂:連著幾件很悲痛的事。重,深,甚。
⑤而:連詞,無義。
⑥舅:公公,即丈夫的父親。
⑦死焉:死于虎。焉,相當于“于之”。
⑧何為:即“為何”,為什么。去:離開。
⑨政:同“征”,指賦稅和徭役。
⑩小子:年輕人,這里用來稱呼學生。識(zhì):同“志”,記住。
《苛政猛于虎》譯文:
孔子從泰山旁邊經(jīng)過,看見一個婦人在墓前哭得十分傷心,孔子扶著車前的橫木聽婦人哭。讓子路去問她說:“聽您的哭聲,很像有許多悲痛的事。”婦人回答說:“是的。以前我公公被老虎咬死,后來我丈夫也被老虎咬死,如今我的兒子又死在虎口?!笨鬃訂枺骸澳菫槭裁床浑x開這里呢?”婦人回答說:“因為這里沒有繁重的賦稅和徭役?!笨鬃訉Φ茏觽冋f:“你們要好好記住,繁重的賦稅和徭役比老虎還兇猛啊!”
著名書法家李秋月先生11月27日書
不食“嗟來食”
齊大饑,黔敖為食于路①,以②待餓者而食之。有餓者蒙袂輯屨③,貿(mào)貿(mào)然④來。黔敖左奉⑤食,右執(zhí)飲,曰:“嗟⑥!來食。”揚其目⑦而視之,曰:“予唯不食嗟來之食⑧,以至于斯⑨也?!睆亩x⑩焉。終不食而死。曾子聞之,曰:“微與!其嗟也,可去;其謝也,可食?!?/p>
注釋:
①黔敖:復姓,這里指姓黔敖的一個富人。
②以:連詞,用來。
③蒙袂(meì)輯屨(jù):袖子遮著(臉),趿(t?。├现?。蒙,遮著。袂,衣袖。
④貿(mào)貿(mào)然:眼睛昏花的樣子。
⑤左奉:左手托著(食物)。奉,同“捧”,托。
⑥嗟(jiē):感嘆詞,喂,不禮貌的招呼聲。
⑦揚其目:瞪著他的眼睛。
⑧嗟來之食;指帶有侮辱而施舍的食物。
⑨于斯:到這(地步)。
⑩從而謝焉:黔敖跟在那餓者后面,向他道歉。
從,跟隨,追趕。謝,道歉。焉,語氣詞。
《不食“嗟來食”》譯文:
齊國發(fā)生了嚴重的饑荒,姓黔敖的富人在路邊準備好食物,用來等待饑餓的人來吃。有一個饑餓的人,用袖子遮著臉,趿拉著鞋,跌跌撞撞地走了過來。黔敖左手托著食物,右手端著湯水,輕蔑地喊道:“喂!來吃!”那個饑餓的人,瞪起雙眼盯著黔敖,說:“我就是因為不愿意吃這種沒有好聲氣的飯,才餓成這個樣子的。”黔敖追上前去向他道歉。但他(那個饑餓的人)最終因為不吃而餓死了。曾子聽到這件事后,說:“恐怕不用這樣吧!黔敖無禮呼喚時,可以離去;但他道歉之后,可以吃?!?/p>
原創(chuàng)文章,作者:晴天,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418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