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歲孩子沉迷游戲怎么辦(12歲孩子沉迷手機游戲怎么辦)
雖說高考是獨木橋,但中考也不是那么好過的,只有50%的人才能夠考上普高。陳媽最近比較苦惱,因為她發現她正在上小學,馬上要升上初中的孩子不知道什么時候,喜歡上了玩游戲。
陳媽急死了,原來小學成績還可以,現在馬上就要升學了,成績直線下降,這可怎么辦?
小學升初中是義務教務,她并不擔心自己的孩子沒有初中可以讀,可不擔心初中,高中可怎么辦?初中成績如何,直接決定了上的是什么高中。按陳媽的想法,孩子最差也應該上一個普通點的普高,然后參加高考,能考大學就考大學,考不了大學讀一個三年制的大專也行。
這年頭,隨便一個企業招聘都要求大專以上學歷,要是連大專學歷都沒有,以后孩子怎么找工作?
01平等的姿態,是談話的基礎
雖然內心急得不行,但陳媽知道,隨著孩子的長大,他的獨立性越來越強,越來越渴望變成“大人”——自己做主,決定自己的事情,所以她必須“冷靜”,以平等的姿態跟孩子好好談一談。
她需要弄清楚孩子到底是怎么想的,只有搞清楚了孩子內心真正的想法,她才能“對癥下藥”,找出解決之道。
沒有急著責備孩子最近老玩游戲,只是側面的詢問他最近在學校過得怎么樣,平時都做些什么事情,有沒有跟同學出去玩。
顯然,一開始的交流并沒有她想像中的那么順利,孩子根本不想跟她談,不管她問什么,他都是一句:“也就那樣。”要么就是“跟平時一樣”,“沒什么事情”,“就是上課下課”,問不出什么關鍵點。
打不開話題,讓陳媽的內心十分焦燥,好幾次差點沖孩子發火。但她都憋了回來,怕好不容易緩和的母子關系又返回原點,處于水深火熱的狀態。
02手機,成了打開話題的一個切入點
就在她急得不行的時候,鄰居的話啟發了她:“既然他不愿意聊,那你給他發微信呀。其實現在的孩子都挺早熟的,什么都懂,就是不愿意說而已,有的話也說不出口,用發的可能更有效果一點。”
陳媽想想也是,她跟孩子聊天的時候,有的話確實不好說出口,三棍子打不出一個屁出來,一急上火了就想罵人。她掏出了手機,默默的發了幾條信息過去:
【唉……還記得你小時候,還那么小,抱在懷里還沒媽媽的胳膊長,不知不覺間就長大了。媽媽有很多心里話想要跟你說,卻不知道該怎么開口。】
【你已經12歲了,馬上就要上初中,是大孩子了。你有自己的想法,想要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媽媽也尊重你。媽媽現在有點急,因為媽媽發現,不知道什么時候你就不愿意跟媽媽說話了,媽媽也不知道你在想什么。媽媽想要把最好的給你,卻不知道該給你什么。】
【你不愿意跟我們說話,可能是我們當父母的平時太兇了,我們給你道歉。我們兇并不是我們不喜歡你,你是我們的孩子,也是我們生命里最重要的人,我們所做的一切都只是希望你能夠好,但我們用了一個錯誤的方法,把你越推越遠。爸媽很著急,真的很想好好跟你談談心,讓你知道我們是怎么想的,也希望能夠知道你是怎么想的。】【未來的人生需要你自己走,我們不能代替你做決定,但是我們希望能夠知道彼此的想法,避免誤會。】
……
一開始,陳媽還擔心兒子不回自己,沒想到發了幾條之后,兒子終于回了自己:【我要說真話,你們真的不會罵我嗎?】
那種小心翼翼的試探,讓陳媽差點紅了眼睛,立馬跟兒子保證,不管兒子說什么,他們都不會罵他,就算發火也限于手機。有些出乎意料的是,兒子說,他并不是不知道爸媽很愛他,也并不是不知道學習的重要性,但他就是控制不住自己,他想要好好學習,也努力試過了,但最后都不了了之。
爸媽看不到他的努力,只看到他的成績沒有提高,每次都打擊他,他覺得自己大概真的不是讀書的料吧。而且,因為成績不好,老師、同學,很多人都不喜歡他,他感覺人活著挺沒意思的。
一句又一句,弄得陳媽的心里有些酸澀,原來兒子不是不知道學習的重要性,只是沒有得到正確的引導,不知道該怎么做而已。他也有想過未來,不知道該怎么做,他學得自己挺喜歡游戲的,在想以后要不要做職業選手之類的,不過他覺得父母應該不會同意,覺得他玩物喪志。
兒子的內心,其實比她想像的要成熟,他早有了為未來做打算的想法,可就像被一團亂麻綁住了一般,他理不出頭絮,困于掙扎,又沒有人能夠理解他的想法,讓他覺得很痛苦。
03尊重夢想,引導孩子找到通路
隨著孩子吐露出來的越來越多,陳媽越來越能夠明白孩子的想法。雖然她不知道什么是電子競技,但是她知道,孩子的愛好與夢想是一個突破口。
不懂,就上網查。她搜索了一大堆資料,反復研讀“電子競技職業運動員”、“電子競技運營師”這些職業,第一次知道,原來玩游戲玩得好的話,也是一個職業。她不懂這個,但不妨礙她拿著這東西跟兒子溝通,問孩子有沒有做好相關的職業規劃。
電子競技職業運動員、電子競技運營師的從業年齡、學歷、就業企業類型、薪資水平、職業發展通道等,與孩子做了一個非常系統化的分析。
顯然,不管兒子未來想要走哪一條路,想要走好這條路,“讀書”是一條必經之路。不管是哪一種職業,都不是她兒子的以為只要隨便打打游戲就行了,而他在游戲中的表現似乎也沒有想像中的那么優秀——通過他以往的戰績顯示,他在這方面沒有太大的天賦。
當初他會想要走這條路,也不過是因為“逃避”:逃避學習、逃避父母、逃避社會。
但陳媽與他的溝通,讓他忽然意識到了一件事情,不管他想要做什么,只要他愿意去做,爸媽都會支持他。想要走電子競技職業運動員的路子也行,但必須拿到大專以上的學歷,因為他們在研究之后覺得,電子競技職業運動員的競技非常殘酷,以他目前的戰績來看估計也混不到金字塔頂端,那么混不到頂端就得給自己留一條退路,實在不行還可以憑學歷吃飯。
父母清楚的將這條通路擺在他面前,讓他清楚明白走上這條路,他需要做到哪一步。只有做到哪一步,他才能夠走順利走上這條路。
04學會適時“裝傻”放手,給孩子更多成長的空間
之前,陳媽愁得要死,覺得孩子整天就知道打網絡游戲,不好好學習,自從找到與孩子的“溝通”方法之后,她找到了孩子身上的很多優點,也通過引導的方式讓孩子找到了一個“目標”。
只有擁有目標,知道自己想要去的地方是哪里,孩子才知道往哪里使力。不管他在中途會中多少彎路,碰多少次墻壁,只要知道了目的地在哪里,總有一天他會到達那個地方。
雖然兒子不知道他以后到底能不能成為電子競技運動員,但是他不再“逃避”,重新制定了學習計劃,并且邀請陳媽當了他的“監督”,督促他每天完成學習任務。
為了激勵兒子能夠好好學習,陳媽以“表揚”代替以前的責罵與批評,還會以商量的方式與兒子決定每個學期的“獎勵”,比如這個學期平均分數達到多少分,可以給他買一樣東西。她不要求兒子一定拿到班級前幾次,但只要他在進步,哪怕只是成功的完成了學習計劃,她也會表揚他。
為了給兒子當一個好榜樣,她會跟兒子一起立一個學習計劃,兒子做家庭作業,那么她就在旁邊看教育類的書籍,寫讀書筆記。
兒子的考核是成績,而她的考核則是自己的讀書心得,將學到的東西與兒子溝通,看兒子是否認同。
一邊學習,一邊與兒子溝通,她發現自己以前的教育方式確實有問題,她學到了很多東西的同時,兒子也在不知不覺間變得越來越懂事。當她開始學著裝傻,表示自己這不懂那不懂的時候,兒子反而越做越好,學會了獨立,獨擋一面。
雖然,他沒有成長為她想像中的樣子,但他卻成長為了一棵大樹,枝繁葉茂,撐起了一片天。
原創文章,作者:晴天,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430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