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玩手機游戲上癮,不讓玩,要不苦苦哀求,或者情緒對抗,甚至跟父母發脾氣,怎么辦?
這個問題,可能不少父母都會遇到。
游戲成癮可能是一種病。今年5月25日,第72屆世界衛生大會正式將“游戲障礙”定為疾病。專家提醒,如果青少年出現對游戲行為失去控制,因游戲而減少其他興趣愛好,即使知道負面后果仍存在過度游戲,就要高度警惕游戲障礙。
案例:13歲少年一天玩12個小時網游
12月13日上午,在濟南遠大中醫腦康醫院戒癮科的病房里,13歲的小睿(化名)侃侃而談,如果不是醫生介紹,誰都不會將面前這個陽光的孩子和重度游戲成癮的孩子聯系在一起。
13歲的小睿接觸網絡游戲的時間長達四五年時間,在接觸游戲之前,小杰在班上的成績屬于中上等水平。兩年前,他接觸游戲“王者榮耀”后便逐漸沉迷其中,每天至少要玩上4個小時,最長的時候持續玩過12個小時。
用小睿自己的話說,只要不讓他打游戲,他就渾身不舒服,而且脾氣變得越來越暴躁,成績也嚴重下滑,入院前,小睿因為沉迷于游戲已經無法繼續上學了,還經常因為上網與父母爭執。
無奈之下,家人將小睿送到濟南遠大中醫腦康醫院戒癮科治療,通過兩個月的系統治療,小睿說,他對游戲已經不怎么感興趣,只想早點回到學校繼續完成學業。
判定:沉迷游戲時間需持續一年以上
喜歡打游戲難道就是疾病嗎?濟南遠大中醫腦康醫院戒癮科郭樹杰主任表示,判斷一個人是否真的患上了“游戲障礙”,有幾條標準。首先是他是否對自己玩游戲的控制能力有所下降。比如會因為沉迷游戲導致社會功能損害,即便是因為沉迷游戲出現了后果,游戲的行為還在繼續。
“除了以上的癥狀標準以外,還有時間標準。一般來說,沉迷游戲的時間是持續一年以上,如果情況特別嚴重的話,也有6個月確診為游戲障礙的。郭樹杰表示,第三則是嚴重程度,是否已經嚴重影響了社會的功能及社交功能,患者因為沉迷游戲不能繼續他的社會角色,醫生還需要排除其他的精神疾病導致的成癮行為。
有研究發現,青少年中有10%的孩子有游戲障礙,而前來醫院就診的孩子,是處于所有游戲障礙里最嚴重的狀態。結合臨床經驗發現,近年來,因為游戲障礙影響到現實生活而來醫院就診的小患者呈逐年翻倍的趨勢,一般集中在14歲到17歲,以青少年居多。年齡呈低齡化趨勢。
提醒
關鍵在預防,早發現早治療
把“游戲障礙”定為疾病,是因為這類疾病可能導致身心健康嚴重惡化。此外,多數玩家在玩游戲時養成不飲水、久坐、憋尿、社交障礙等不良習慣,對身體健康產生了諸多危害。
作為家長,該如何預防孩子出現“游戲障礙”呢?網絡游戲障礙關鍵在預防。父母對孩子上網要保持一定的警惕性和關注度,及時發現網絡成癮的早期癥狀,一旦孩子每天上網時間越來越長,每天上課的時候都會想著游戲,或是在家里,如果你不讓他玩游戲,會出現一些情緒比較激動的行為,就要引起高度重視。但是另一方面,對于孩子打游戲也不能太過于敏感,動輒為孩子貼標簽,導致親子關系惡化。
建議家長要多帶孩子參與戶外活動,讓孩子能夠建立一些人際關系,培養他處理情緒的能力。
如果孩子網絡成癮,且超出父母親能控制的范圍,應及時帶孩子到專業的醫療機構尋求幫助,早發現早治療。
原創文章,作者:晴天,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35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