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沉迷網絡的原因(孩子沉迷網絡該怎么辦)
《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7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7.72億,其中學生群體規模最大,占比為25.4%。12-16歲的青少年是網癮高發人群。雖然目前尚缺乏大樣本流行病學調查數據,但既往研究顯示,游戲成癮的流行率約為0.7%-27.5%。
孩子沉迷網絡6大征兆
產生耐受性
隨著時間的推移,上網會產生耐受性。最初,孩子可能玩10分鐘就滿足了,之后卻需要越來越長的時間時,說明他可能已經對上網成癮。
對其他事情喪失興趣
如果一個孩子過去很喜歡踢足球、與小伙伴們一起玩或者喜歡爬樹,現在卻對諸如此類的事情喪失興趣,而只喜歡花上幾個小時玩上網,說明他可能已經對上網成癮。
控制力下降
成癮者通常控制力下降。如果父母強行不讓他們上網,他們可能會有一些不良表現,但不一定是成癮表現。
撒謊
撒謊稱自己沒上網,偷偷將網絡帶進臥室或者在其他隱秘的地方玩,又或者通過欺瞞家人的方式讓自己多玩一會兒,這些都是成癮表現。
回避負面情緒
成癮者往往借助藥物或者某種活動和行為避免自己出現負面情緒。玩上網的孩子如果回避悲痛、壓力或者負面情緒可能是成癮的一種表現。例如,如果你的孩子在和人打架或者和父母爭吵之后便玩上網,說明他可能在用這種方式應對負面情緒。
成績下降,失去朋友
失去重要朋友和學習成績下降也是成癮的表現。如果過度沉湎于上網,孩子的人際關系可能出現問題,失去朋友,同時學習成績也會下降。上網成癮的孩子會將自己與外部世界隔離開來。
聽一聽:預防網癮專家建議
家庭要成為預防網絡沉迷的第一道防線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兒童研究所所長孫宏艷
易沉迷網絡游戲的孩子,多數是缺乏溫情教養方式的孩子、不會應對壓力的孩子、缺乏社交能力的孩子和自我認同度低的孩子。建議家長:
1. 每天花點兒時間和孩子聊天,了解孩子的興趣愛好;
2. 教孩子和他人交往的技巧,讓孩子有3~5個好朋友;
3. 和孩子一起做家務,培養幾項家人共同參加的運動;
4. 把電腦放在客廳或書房,理智地支持孩子上網;
5. 盡可能陪孩子一起上網;
6. 不要給孩子購買過于高級的手機,手機功能越簡單越好;
7. 為孩子設定一個具體的目標,把大目標簡化成小目標;
8. 找出孩子的優點,適時地表揚孩子的進步。
注重了解孩子的內心想法
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第六醫院院長陸林
家長應避免給青少年過多的壓力和關注,注重了解孩子的內心想法,多表揚孩子,讓孩子感受到來自現實生活的成就感。
學校應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鼓勵青少年積極參與文體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將注意力從網絡虛擬世界轉向真實世界。對青少年自身而言,要正確認識網絡,正確認識和評價自己,把注意力放在學習上,加強體育鍛煉,積極參加自己感興趣的社團活動。出現沉迷網絡的想法時,要反復告誡自己網癮的危害并積極尋求幫助,以抵制網絡對自身的影響。
多多關注親子關系
中國預防青少年犯罪研究會副會長李玫瑾
成癮是一種逃避和替代行為,但發生的源點不在外界,而在自身,包括興趣狹窄;性格不良,缺乏自我控制力的培養;逃避壓力等。
建議家長們多多關注親子關系;小學階段要關注行為習慣的改變;加強自控力的培養;評估孩子的心理類型;擴展學習類型;重視體力之苦的訓練。
家長要做孩子的好榜樣
中國青少年宮協會兒童媒介素養研究中心主任張海波
建議家長們成為“三好家長”,“好關系、好方法、好榜樣”。和孩子建立平等的親子關系,用傾聽的方法解決爭端,首先從自己做起,有節制地使用手機等電子產品,做孩子的好榜樣。讓小朋友們自己反思與網絡的關系,自己合理安排時間。
孩子們提出,玩游戲一定會影響學習、生活嗎?我們要學會的是合理控制時間,而不是徹底放棄網絡。有一個小學五年級的孩子,打某個網游的級別非常高,還是游戲主播,他發現,游戲主播這個行業,并不是只會打游戲就可以的,同樣需要合理安排時間,更需要有多方面的知識做儲備。于是這個孩子不僅現在自己不沉迷游戲,還帶動了身邊的小伙伴一起,大家要做游戲的主人。
鍛煉孩子的自主性
中國教育科學院研究員儲朝暉
沉迷網絡從而產生一些不良后果的,多是小學高年級到青春期階段的孩子。鍛煉孩子的自主性,無論是家庭教育還是學校教育,都應該積極補上這一課。
比如給孩子一些機會,讓他們從小選擇自己應該做的事情,做錯了自己承擔后果,做對了自己承擔喜悅。如果家長和教師把孩子所有的事情都安排好,他們的好奇心得不到滿足,更容易偏向網絡,因為在那里,他們是可以完全做主的。同時對于家長來說,要給予孩子規范使用網絡的節奏感,比如每天賦予他們固定的時間去瀏覽網絡,對于他們瀏覽的內容給予引導等,讓他們早日形成自己規劃生活的能力。
給家長3條實用建議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首席專家、研究員孫云曉
網絡是一把雙刃劍,有利有弊。
從“利”的方面說,屏幕學習有助于青少年兒童的個性化發展。
此外,要理解父母們的恐懼和無奈。一項大型調查表明,雖然有79.4%的父母上網,但其中46.1%的家長都認為孩子在上網方面比自己強,還有18.3%認為孩子的水平和自己不相上下,加在一起超過六成。這就說明一個問題:沒有任何一個時代的父母像今天這樣需要學習,需要與孩子一起成長。
父母們為什么會恐懼或者無奈?是因為他們特別擔心孩子受到網絡的影響。這些擔憂不是沒有道理,但是擔憂過度可能會導致對網絡的妖魔化,或者簡單粗暴地禁止孩子使用網絡,并導致親子關系的緊張。對此,我給父母們提三條建議:
1. 父母要帶頭學會屏幕學習,為孩子做出榜樣。家庭教育最重要的不是教育孩子,而是改變父母自己,面對網絡的強大誘惑,最難以改變的不是孩子的習慣,而是父母的習慣。屏幕時代當然可以娛樂,但如何處理娛樂與學習的關系,如何學會探索與創新,正是父母需要為孩子做出榜樣的關鍵。
2. 注重生活教育,以豐富多彩的生活代替單調貧乏的生活。屏幕學習固然很重要,但家庭及家庭生活不能以屏幕為中心,而應當以生活為中心。預防孩子們網癮有兩個法寶,一是以豐富多彩的生活代替單調貧乏的生活,二是以成功與幸福的體驗代替失敗與痛苦的體驗。
3. 良好習慣締造健康人格,是家庭教育的核心目標與基本方法。良好習慣締造健康人格,屏幕時代沒有改變也不可能改變家庭教育的核心目標,依然是培養健康的人格,而培養健康人格最有效、最重要的方法就是養成良好的習慣,其中特別重要的習慣是閱讀、寫作、實踐、質疑、選擇等等。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蘭格認為,最具創新能力的人隨時隨地注意事物的變化、注意新的知識和新的視角,這也是屏幕時代的學習極為需要具備的三個能力,也是個性化發展的標志。
原創文章,作者:晴天,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433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