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網癮(用電擊治療網癮少年)
前不久,人民日報的一則新聞看得人既痛心,又毛骨悚然——
戒除網癮?目前幫孩子戒除網癮的方法,主要是分成3種,第一種是無條件的接納孩子沉迷網癮,等孩子自己哪一天玩夠了,自己醒過來,但要等半年,1年,3年,5年,不知道?第二種是送孩子去封閉網癮學校3-12個月,但家長先要確定孩子從網癮學校回來后再次接觸網絡沉迷進去怎么辦?第三種是家長幫孩子建立規則意識,讓孩子每天在正常的上學,正常的完成作業,正常的作息基礎上,每天有邊界的使用手機網絡,這也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3年來的改善孩子網癮方案,可找我們獲取戒除網癮的6個步驟資料。
18歲男孩被送到“戒網癮”學校,兩天后死亡。
去世之前,他曾遭受了一系列非人待遇:
被關禁閉,銬住雙手,限制作息和飲食,以及遭受毆打等等。
這家所謂的“戒網癮”學校,居然有著一個響當當的名字:
“合肥正能青少年特訓學校”
其宣稱,可以通過隔離封閉式的成長輔導,戒除青少年網癮,解決厭學、叛逆等成長問題。
圖片來自@人民日報
據新聞報道,這名18歲男孩生前因“網癮非常大”,被父母親自送來了這里。
因為“在車上不配合”,機構人員用手銬把孩子銬在了車上,而這些手銬器具,均是從網上購買的。
當晚9點多,因孩子拒絕接受管理,被教官關進了一間名為“靜心室”的禁閉室。
同時,雙手被銬在禁閉室的窗欄上,由4名教官輪流看守以及“管教”。
不久,其中一名教官發現孩子身體異常,送醫后,孩子經搶救無效死亡。
根據尸驗報告,死因是高溫、限制體位、缺乏進食飲水、外傷等因素引起的水電解質紊亂。
死者生前照片,來自@人民日報
這一慘劇,讓我再次想起了一個人:
楊永信。
楊永信是“電擊療法”第一人,最“擅長”用電擊的方式治療網癮。
他的網戒中心,一度被稱為新時代的“集中營”。
在過去的十多年里,無數“網癮少年”從這里走出去,留下了一生的噩夢。
因為網戒中心里各種極端的治療手段,許多去過的人甚至患上了精神疾病。
他們長期活在恐懼和壓抑之下,好長一段時間都無法正常生活,有的只能依靠藥物維持生命。
出自被楊永信“電擊”過的少女,武某
當年的楊永信,一度被人尊稱為“全國戒網癮專家”。
正是這樣的頭銜和權威,給了他難以想象的權力和財富。
2008年,一部7集紀錄片《戰網魔》,更是把他推上了“網癮救世主”的神壇。(該節目已被停播)
在那個互聯網剛剛普及的年代,網絡被視作洪水猛獸。
而那些所謂的“網癮”少年們,則被貼上“精神病”的標簽,成為社會異類。
家長們也幾乎普遍認為:
“網癮”是病,得治!
而這個時候,楊永信出現了,以一個“救世主”的身份創立了一家神奇的“網戒所”。
神奇到,只要孩子進過這個機構,無論之前多么叛逆,都會瞬間變乖,甚至還會向父母當場下跪認錯。
無數家長以為抓住了“救命稻草”,對它趨之若鶩。
就這樣,一個又一個孩子,被自己的父母理所當然地送進了“網戒中心”,被迫接受“治療”。
而所謂的“治療”,其實就是肉體電擊+精神洗腦+體罰跪拜。
不配合?電!
不認錯?電!
不服從?電!
電到你乖乖認錯,不敢有一點反抗為止。
回憶起被電擊的感受,那些離開了網戒中心的孩子們,通通用了“生不如死”一詞來表達。
“被電的感覺生不如死,像100萬根針從腦袋穿過。”
“兩個震動得非常快的錘子在敲你的太陽穴,睜不開眼睛,嘴張不開,叫不出來,痛不欲生。”
不止是“網癮”少年,那些所謂的“早戀”少年、同性戀者,甚至不想結婚的碩士生,都通通被家長送來這里“改造”。
他們無一例外的,都聲稱自己被楊永信毀了一生。
“人到十八歲,有自己的權力,但有權力又如何?依然走不出這個絕望的地方。”
幾年前,當楊永信事件發酵曝光的時候,很多人建議把它改編成電影。
其實類似題材的電影很早就有了.
關于“暴力療法”,比方說《55步》。
片中的女主是一名精神病患者,因為拒絕配合治療,被工作人員拖去了“小黑屋”,強制進行違禁藥物注射。
伴隨著哀嚎聲,女主全身抽搐,不省人事。
半夜,被關禁閉的女主想上廁所,但無人理會。
她像一只被圈禁,被遺棄的小狗,在黑暗中被迫失禁,毫無尊嚴可言。
關于“虐你是為你好”,比方說《總有一天》。
兩個頑劣的小孩被送進了一所封閉學校,遭受了變態老師的百般虐待,甚至是性侵。
“這都是為了你們好,這是一種教育方式。”老師這樣說道。
于是,所有人都覺得暴力沒有問題,所有人都逐漸變得冷漠。
片中的校長和楊永信一樣,都自認為自己有支配他人的權力,覺得自己能用任何手段治療和改造孩子。
他并不覺得自己有做錯什么,反而深信自己在做一件功德無量的事情。
關于“問題家長”,又比方說《寄宿學校》。
一群各自有些缺點毛病的孩子,被家長們視為“問題兒童”,甚至是洪水猛獸。
他們通通被送進了一所詭異陰森的寄宿學校,進行極端式“改造”。
明知這所學校是火坑,家長們卻不假思索地,親手把孩子推了進去。
能改則改,不能改,則寧愿其毀滅。
夠不夠殘忍?夠不夠瘋狂?
跟那些,把孩子送給楊永信電擊治療網癮、治療早戀,治療不婚族的家長們,是不是如出一轍?
為什么孩子會沉溺于網絡虛擬世界?
為什么會早戀?
為什么會恐懼婚姻?
是不是自己對孩子的教育方式出了問題?是不是自己對孩子的關心太少,讓孩子缺乏安全感?是不是家庭暴力導致孩子畏懼婚姻?
他們從未想過。
他們只知道,孩子不正常了,那就是有病,就得治,不惜一切代價。
并且,“我這都是為了你好。”
聽起來好偉大,可惜所有的“以愛之名”只是個幌子,又或者用錯了方式。
首先,他們在掩蓋自己教育的失職。
許多家長只關心孩子的學習,卻對他們的內心不聞不問。
在孩子最需要陪伴的時候選擇無視,孩子們只能寄托在別的事物上。
而當孩子成長為眼中的“問題少年”,家長們便甩鍋給了網絡和游戲。
其次,他們在為自己的懶惰找方法。
孩子們叛逆不聽話,沒精力去傾聽、去溝通。
怎么辦呢?先揍一頓再說!
揍不好的話,那就丟給網戒所管吧,大不了多花點錢。
他們不關心孩子在網戒所會經歷什么,只要回家乖一點,不再搗蛋就好了。
然而,無數血淋淋的事實就擺在眼前,暴力的網戒所并不是所謂的救命稻草,
相反,大多數時候,楊永信們更像是一塊石頭,不但救不了命,只會把孩子帶向更深的深淵。
血的教訓,難道還少嗎?
原創文章,作者:晴天,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471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