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不能正確對待網絡,沉迷于網絡甚至網絡成癮已經成為全社會關注的一個熱點問題,它正在成為危害廣大青少年健康成長的最大精神毒品,已經成為近年來青少年中常見的心理行為障礙之一。
網癮青少年的特點:
1. 人際關系問題:通常網絡成癮的青少年在人際關系方面會存在障礙,主要原因是自尊心受傷害,自信心受挫,自我評價低,以至自卑,不愿與人交往。
2. 冷漠行為:由于心靈頻頻受傷,對身邊的事和物表現為漠不關心,嚴重的在作出傷害他人的事的時候仍然無動于衷。出現人格障礙。
3.虛擬社區:在現實生活和學習環境中遭遇了太多的挫折,自我價值無法體現,在某種程度上又被孤立起來,又缺乏支持系統,只能在虛擬世界中尋求慰籍。
4.自我封閉:人際關系的障礙導致自卑、自我評價降低,家長又不理解,所以,造成自我封閉。
5.游戲天下:似乎只有在游戲中才能找到快樂,既無學習考試壓力,又能滿足自己發泄的愿望,因此,上網就成為首選。
6.英雄主義情結:這是每個人身上都具備的一種情結,在青少年時代更為強烈,都希望成為令人羨慕的蓋世英雄。但現實生活中非但實現不了這一愿望,反而因學習上出現的問題備受歧視。游戲提供了這一機會,可以不斷升級,打遍天下,滿足這一心愿。
7.“力比多”性能量的釋放:青春期是性心理、性生理發育最快的時期,這一時期的突出表現是精力充沛,不知疲勞,對性的興趣增加,因此,上網可以釋放部分積聚在體內的性能量,也是青少年缺乏適當的娛樂、體育活動的無奈選擇。
8.欺騙:長期上網是學校和家長不允許的,因而,為達到上網的目的,只有不斷說謊,欺騙老師和家長。最后,成為一種習慣性行為。
9.攻擊:網絡游戲大多是具有攻擊性的,這樣一來就潛移默化地培養了孩子的敵對情緒與攻擊傾向,所以,大多數網絡成癮的青少年都具有攻擊傾向。
10.匿名行為:由于網絡是一個可以隨心所欲的場所,現實生活中很多事與話是不能隨便做和說的,否則會受譴責和懲罰。而網絡是可以實現自己想做的事,說自己想說的話的地方,而不必擔心承擔責任和后果。有時需要發泄的時候就需要匿名行為。
11.進入隱私領地:網絡可以隨時進入到對方的私人領地,這也是人的偷窺欲的滿足方式,也改變了傳統的人際交往距離。
12.退縮行為:網絡成癮的行為實際是回避學習環境與現實環境的一種方式,通常是難以適應這種環境的一種學習行為退縮的表現:學習困難但玩游戲是高手。缺乏責任心、自控力、學習困難、希望借助網絡逃避責任,長期會導致人格障礙。
他們在網絡上可以行文如水、滔滔不絕,但在現實生活中就變得沉默寡言,網絡正在讓青少年的人際交往能力逐日退化。
有關部門的調查表明,大多數的網絡成癮者人際關系較差。相比之下,非成癮者能將自己與同學、親友的關系相處得較好。
網絡成癮者由于把太多的時間、精力花費在網絡構建的虛擬世界,全然忽視了現實生活中與他人的交往或交流。反過來思考,正是那些內心隱蔽的人,更容易在無人知曉的網絡世界袒露自己,宣泄內心的真實情感。
網絡游戲大多以“攻擊、戰斗、競爭”為主要成分,未成年人長期玩飚車、砍殺、爆破、槍戰等游戲,火爆刺激的內容容易使他們模糊了道德認知,淡化了游戲虛擬與現實生活的差異,誤認為這種通過傷害他人而達成目的的方式是合理的。
一旦形成了這種錯誤觀點,他們便會不擇手段,欺詐、偷盜甚至對他人施暴的事。
目前,因為玩電子游戲而引發的道德失范、行為越軌甚至違法犯罪的問題正逐漸增多。
原創文章,作者:晴天,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31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