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孩子愛玩網絡游戲嗎?
你知道哪些孩子更愛玩網絡游戲嗎?
對待網絡游戲,家長應該持怎樣的態度呢?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曾發布“中小學生及其家長網絡游戲認知與態度研究”報告,重點分析中小學生對網絡游戲的認知、態度、行為。
報告顯示,家庭教養模式對孩子影響巨大,孩子是否沉迷網絡游戲,家庭教育是關鍵,父母越關愛孩子,孩子越不會沉迷于網絡游戲。

報告有哪些新發現?給家長帶來怎樣的啟發?
1.中小學生如何看待網絡游戲?
超7成學生認為網絡游戲能緩解壓力
家長們對于網絡游戲總是”談玩色變“,甚至禁止孩子玩網絡游戲,那孩子們是如何看待網絡游戲呢?
調查顯示,74.5%的學生認為網絡游戲能緩解壓力,此外,認為能提升反應能力(61.1%)、鍛煉觀察能力(58.5%)、交到更多朋友(55.7%)、學習更多知識(52.3%)的,均在半數以上。
對此,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兒童研究所所長孫宏艷分析說,這說明學生非常認可網絡游戲減壓的功能,學生玩游戲不是想變壞,不是不認真學習,而是通過游戲來緩解課業負擔、放松心情、舒緩壓力。
另外,一些動作類游戲需要全神貫注及靈敏的反應力,因此他們也認為游戲具有鍛煉反應能力、觀察能力的功能。
同時,也有四至五成中小學生認為網絡游戲影響作息時間(55.7%)、影響學習(53.3%)、影響身體健康(46.5%)和易接觸到不良信息(42.3%)。這說明學生們既能看到網絡游戲的益處,也能意識到網絡游戲的弊端。

超六成學生認為玩網絡游戲的影響利弊相當
家長們總是擔心孩子玩網絡游戲會弊大于利,但超過六成學生(66.6%)認為玩網絡游戲的影響利弊相當,有23.3%認為利大于弊,有10.2%認為弊大于利。
可見大多數學生對待網絡游戲的影響持中立態度,男生認為網絡游戲利大于弊比例更高,女生比男生更中立地看待網絡游戲。

2.小學高年級是孩子接觸網絡游戲的高峰時期,父母、老師應給予關注
小學高年級是接觸網絡游戲的高峰時期
調查發現,中小學生喜愛的網絡游戲呈多樣化特征,最受青睞的三大類型是競技類、賽車類、模擬現實類。另外,僅有三成多(33.3%)中小學生喜歡教育型游戲,在所有類型游戲中比例相對較低。
超七成學生從小學就開始接觸網絡游戲,到初中前已普遍接觸,到高三才開始接觸的學生比例僅僅為0.6%。
孫宏艷分析說,這意味著小學高年級是學生接觸網絡游戲的高峰時期,需要父母、老師給予特別的關注,一開始就要立規矩、養習慣。

中小學生從哪里獲悉網絡游戲的相關信息?
很多人認為,社交平臺、新聞客戶端和廣告可能是中小學生了解網絡游戲的重要渠道。但在本次調查中發現,同齡人才是中小學生獲悉網絡游戲相關信息的最重要渠道。
超過八成(83.8%)的中小學生通過同學或朋友了解到網絡游戲信息,在各渠道中占絕對優勢。
在某種意義上來說,游戲是未成年人的社交方式。孫宏艷認為,在中小學生的現實交往中,網絡游戲是很受歡迎的話題,他們非常樂于通過游戲用語來表現自己的玩家身份和對網絡游戲文化的了解,并由此體驗到群體歸屬感。
家長對孩子玩游戲的主要管理措施以限制、監督為主
父母控制孩子玩網游的主要方式是監督和控制開銷
調查發現,規定孩子玩網絡游戲的時間是父母最普遍采取的監管措施,父母對孩子玩游戲的主要管理措施以限制、監督為主,而且重點是限制時間和花費。
數據顯示,近七成父母規定孩子玩游戲時間,監督孩子玩游戲的時間(55.7%)、限制孩子玩網絡游戲費用(52.7%)均超過了半數。
在開明的家庭里,父母往往采取設定規則的方式,如規定游戲時間、監督玩游戲時間、規定某些類型游戲不許玩等,孩子也有較好的學習成績;反之,在嚴苛的家庭中,父母容易采取“嚴防”的措施,孩子成績也相對較差。

大多數父母不會主動給孩子推薦網絡游戲
學生是否與家長談論網絡游戲,既可以看出父母對孩子娛樂行為的關注度,也可以反映出孩子對父母的親近度。數據顯示,有46.5%的中小學生更樂于主動與父母談論網絡游戲,而主動與孩子談的家長比例僅為32.4%。
孫宏艷認為這可能是因為孩子更愿意與父母談論自己的業余興趣愛好,而父母則把精力更多地放在孩子的學習、健康方面,對其娛樂需求與行為有所忽視。

3.父母越關愛孩子,孩子越不會沉迷于網絡游戲
在我們身邊,很多家長因為孩子沉迷網絡游戲而苦惱,家長和孩子因為“游戲”引發的矛盾,更是愈演愈烈,那么,哪些孩子更愛玩網絡游戲呢?對待網絡游戲,家長應持怎樣的態度?
家庭教養模式可分為四種類型
根據父母對孩子的教育行為差異,家庭教養模式可分為四種類型——
民主型——及時給予孩子愛與需求。如“用友好的語氣與我說話”“了解我的想法”“允許我做喜歡的事情”“經常對我微笑”等;
溺愛型——給孩子過度的保護和照顧。如“對我保護過度”“不想我長大”“總怕我不能照顧好自己”等;
忽視型——對孩子呈現冷漠疏離的態度,不及時給予關心和幫助。如“讓我感覺可有可無”“經常對我冷淡”“從不夸獎我”;
專制型——對孩子的控制欲較強。例如,“試圖控制我做的某一件事”“試圖讓我覺得離不開他們”。

忽視型和專制型家庭的孩子更喜歡玩網絡游戲
本次調查發現不同的家庭教養模式對孩子網絡游戲認知、態度、行為有著不同的影響,相關分析發現——
喜歡玩網絡游戲的孩子多來自忽視型、專制型家庭。他們更加認同網絡游戲能交到更多朋友等好處,而民主型教養模式與孩子對網絡游戲的喜愛呈反比,這說明父母與孩子的親密度越高,越關愛孩子,孩子越沒那么熱衷于玩網絡游戲;父母對孩子越冷漠,或者對孩子的控制越嚴,反而會導致孩子越熱衷網絡游戲。
民主型家庭的孩子更能認識到網絡游戲的負面影響
分析發現,民主型家庭的孩子更能認識到網絡游戲的負面影響,而忽視型和專制型家庭的孩子更熱衷玩網絡游戲,玩游戲時間更長,更易沉迷且花費更多。
這可能是因為民主型的父母和孩子的關系更加親密,更能理解孩子的想法,孩子對父母的接納程度高,與父母的關系更和諧,因此也更樂意聽父母的意見或建議,有可能對網絡游戲的一些負面影響有較深刻的認知。
而溺愛型、忽視型和專制型教養模式下長大的孩子,對網絡游戲的看法受父母的影響較少,受同伴、同學等同儕群體的影響較大,因而對網絡游戲的一些好處更認同。

忽視型和專制型家庭,孩子在網絡游戲上花費更多、時間更長
分析發現,忽視型和專制型教養下的孩子更喜歡玩網絡游戲,在網絡游戲上花費更多,時間更長。
這說明父母與孩子的親密度越高、越關愛孩子,孩子在網絡游戲里花的時間越少、花錢越少;父母對孩子越冷漠或對孩子的控制越嚴,越易導致孩子花更多的時間和錢在網絡游戲上。
除此之外,母親的溺愛型教養模式也會影響孩子玩網絡游戲的時長,母親給孩子過多的自由和關愛,孩子會在網絡游戲里花越長時間。
受到父母關愛越多的孩子,越喜歡玩有正向功能的網絡游戲且不易沉迷
父母的不同教養模式也會影響孩子的網絡游戲偏好。相關分析發現,忽視型和專制型教養模式與孩子玩射擊和競技游戲呈顯著正相關,而民主型教養模式則與孩子玩射擊和競技類游戲呈顯著負相關。
這說明,父母越關愛孩子,及時滿足孩子的需求,孩子越喜歡玩有正向功能的網絡游戲。
相關分析結果顯示,父母的不同教養模式均與孩子對網絡游戲的沉迷程度呈顯著相關。其中,民主型、溺愛型教養模式與孩子對網絡游戲的沉迷程度呈負相關,而忽視型、專制型教養模式與孩子對網絡游戲的沉迷程度呈正相關。
這說明父母對孩子越冷漠,或者對孩子控制越嚴,越易導致孩子養成沉迷網絡游戲的習慣。反之,父母與孩子的親密度越高,越關愛孩子,孩子越不會沉迷于網絡游戲。
原創文章,作者:晴天,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47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