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手機總不離手怎么辦?在今年的3月30日,河南焦作有一位65歲的老人,每天上午7點不到就要起床,躺在床上默默地流淚。
“我想死,但又怕疼,不想讓人看到。”老人說,“每天待在房間里,誰也不理誰,我也不知道他怎么了。”
老人也很無奈。
“我們每天中午都來菜市場買菜,他都不回家,我們也找不到他。”
4月5日中午,楊先生看見聽到老人的聲音在顫抖。他覺得自己還有好多東西沒賣出去,便去找餐館老板要錢。
與趙女士同樣的,還有11歲的“小不點”。
他每天早上6點就要起床,從家里出發,要10分鐘的路程去上學。沿途光腳都是泥濘,步行幾小時。
老人很苦惱,但又不知道如何開口跟孩子溝通。“昨天,他在學校里跟我頂撞,我把他的書都撕爛了。”
楊先生對于民警的教育方式有些不滿,“我很后悔,如果當初好好跟孩子溝通,也不會發生這種事情。”
記者采訪中了解到,孩子的父母平日里很少使用手機,但在孩子面前又總是手機不離手,即便是用手機工作,也總是不超過30分鐘。
孩子奶奶還說,手機已經變成了哄孩子的神器,孩子爸爸一開始覺得無聊,就把手機給他玩。
“奶奶沒給手機,孩子就開始哭,說是奶奶在哄他,讓他安靜下來。”
胡先生表示,等他一放下手機,孩子就會纏著他要手機玩。他給手機換成了定時器,隨時可以玩。
起初,孩子只是玩一些簡單的用于學習的小游戲,漸漸地,孩子開始對手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奶奶聽說后來學習成績也提高了,為了獎勵我,就給我買了一部手機。”胡先生說,想讓孩子好好學習,還要給他做個榜樣。
就在孩子做作業時,他會拿起手機看動畫片。“一會兒過來吃水果,一會兒過來喝水,一會兒過來找你要手機。”孩子不情愿地寫作業,眼睛依然盯著手機。
“別看了,都說了不聽。”胡先生見孩子學習成績下降,很生氣。“才考了這點分數,你就不認真學習了?”“你還有理了?還不趕緊寫作業,真是讓我生氣!”
胡先生向記者抱怨,自己的兒子已經上高中了,平時在家很少和他溝通,可是每次聽到兒子說這樣的話,自己很是生氣。“以前還好好的,怎么就不想上學了?”胡先生苦惱地說。
當孩子出現心理問題時,家長應該如何應對?
1. 正視疾病
當孩子有心理問題的時候,家長不要一味地去責備,而是應該正視孩子的心理問題,不能諱疾忌醫,也不能讓孩子通過任何方式的治療,反而加重孩子的心理問題,更加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
2. 耐心疏導
孩子發生心理問題時,家長應該如何處理?胡先生表示,家長要先學會耐心的安撫孩子,不要過于急躁,也不要急于求成。
作為家長應該了解孩子心理問題,了解孩子的心理狀況,并且及時對孩子進行心理疏導,讓孩子學會接受心理咨詢。
3. 利用孩子做心理咨詢
當孩子出現心理問題時,家長應該尋求心理咨詢師的幫助,通過心理醫生來幫孩子緩解心中的壓力,家長也要對孩子進行合理的疏導,防止孩子因為心理問題而出現抑郁的心理問題。
4. 保持耐心
有些孩子是因為心理問題導致無法應對學業失敗,所以他就會休學在家,父母要對孩子進行耐心的心理疏導,避免在孩子心理出現問題的時候馬上就暴跳如雷,導致孩子抑郁情緒的出現。
5. 培養孩子廣泛的興趣
當孩子成績下滑的時候,他的愛好可能會暫時磨滅,比如他對于一些體育運動或者是閱讀興趣方面的愛好會暫時磨滅,這時候父母就要鼓勵孩子參加運動,周末可以帶孩子去爬山、游泳等,通過這樣的運動可以刺激孩子的精神,緩解孩子的抑郁情緒。
6. 不要總是把眼光盯在孩子的學習上
父母要留心觀察孩子的學習情況,孩子的學習效率高,認真程度低,父母要關心愛護孩子的內心,不要讓孩子養成整天盯著書本和學習的習慣,要讓孩子養成一天的學習,學習的時候專心致志,在學習的時候做到高效率。
7. 不打罵
打罵孩子也是一個不好的行為,會對孩子的身心健康產生不良影響,因為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家長總是高高在上,用家長的權威壓制孩子,這樣對孩子的傷害往往遠比我們所想象的嚴重,當孩子犯了錯誤時,父母不要總是責罵孩子,要用理智和冷靜去教育孩子,弄清楚孩子犯錯誤的原因,耐心的告訴他為什么不能這樣做,這樣孩子就會明白自己做錯事是應該的,在以后就不會犯這個錯誤了。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30天改善孩子沉迷網癮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第三類、幫孩子建立手機網絡使用規則:讓孩子在正常上學,正常完作業,正常作息,正常晚上交出手機的前提下,有界限的合理的使用手機網絡,這也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這是屬于民主智慧型。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505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