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為什么會沉迷游戲?
1、游戲本身對于心智還沒有成熟的青少年來說,很容易被游戲吸引。尤其是在暴力、強制和懲戒這些負面的外部環境,讓青少年們無法自拔。
2、游戲制造者是一個心理學名詞,它可以被美化,也可以被美化,他就是廣告,他用游戲消除了人與人之間的情感,所以他把游戲稱為“精神鴉片”,實際上它也是一種精神鴉片。
3、一些社會問題是可以理解的,比如“玻璃心”“空心病”“抑郁癥”等。但是它對于少年來說,它是可以被接納的。
4、游戲中的高段位,彌補現實無法獲得的尊嚴感和存在感。這種情況也是容易導致孩子沉迷游戲的重要原因。
孩子追求愉悅感,本質上是因為現實中得不到的尊重和關注,內心需求沒有得到滿足。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中最底層是生理需求,馬斯洛理論的最底層是安全需求。但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很多人卻把這個需求放在了較高的層次之上。
這就不難理解了,為什么很多孩子一想到學習就會感覺到壓力山大的,胸口疼,那不是因為他真的想學習嗎?
只是他們找不到更適合自己學習的方法,或者說找不到更適合自己學習的老師。
三、游戲中的成就感
這個游戲中的成就感是指,練就會了一項技能,能夠讓玩會了,可以立刻看到結果,滿足他的成就感。這種成就感就像一條狗,你只要過了這條路,它自然就會回頭,走的更遠。
就像小時候,鄰居家的豆豆剛上小學,媽媽就給他報了一個輔導班,每天都在教孩子寫作業,但是這兩個孩子的成績卻沒有什么進步,而且可能一開始還有一些退步,到后來就更加嚴重了。
當他媽媽訓斥他說:“你看看別人家的孩子,一個都報了七八個輔導班,你怎么就一點都沒長,一點都不上進,將來你上大學了,都不知道上進去啊!”
最后他連自己的作業都不做了,還好意思拿父母當武器,你說他以后還有沒有出息啊?
二、上輔導班的孩子成績怎么樣?
當然了,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優點,我們不能否認別人家的孩子,也不能否認自己家的孩子有獨特的地方,那就要從自身找原因,也許很多家長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問題,但是家長會說自己的孩子的問題特別多,這個家長就想不明白,我要怎樣才能讓孩子變得優秀?家長應該做什么?家長也不想做,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都是犯錯誤,犯錯誤就意味著失敗。
1、理解你的孩子
你的孩子現在也是進入青春期,這樣一想就明白孩子犯了錯,因為他已經進入青春期了,有些不聽話的表現也是很正常的,所以家長們不要再把叛逆當做孩子不懂事的樣子,孩子也是有獨立意識的,試著去理解孩子,就會發現自己與孩子之間存在代溝,很多家長總是覺得自己與孩子就是代溝,孩子還小不懂事,所以要和孩子做朋友,耐心的去溝通,才能達到你的目的。
2、教會孩子如何正確的表達
孩子也會遇到很多的問題,這個時候就需要家長教會孩子如何去表達,比如孩子和別人一起玩游戲輸了,孩子哭,家長可以告訴孩子,別人打你,你應該要怎么做,而不是跟別人爭搶。孩子也知道自己哪里錯了,在以后跟別人玩的時候也會主動跟別人道歉。
家長教育孩子也要注意,一定要給孩子說出自己真正犯錯誤的原因,而不是一味指責孩子不懂禮貌,不懂得珍惜,沒有責任感等等。
如果孩子總是哭,說明孩子有心事,家長要給孩子充分的耐心,并且要明白孩子為什么會這么做。
孩子頂嘴是成長中的正常現象,家長需要冷靜地反思自己的行為,要知道孩子有了自我意識之后,他的行為就是正確的,不能再讓孩子聽你的話,不要只知道強令禁止孩子不許哭,而是應該充分尊重孩子。
孩子在父母的呵護下成長,他們會感覺自己被尊重,從而更加自信,性格也會更加開朗。
學會與孩子溝通,尊重孩子,這才是家長們能給予孩子最好的愛的方式。
在一個家庭中,孩子能夠感受到父母的愛,才會更加愿意與父母交流。
3、重視孩子的感受,成為孩子眼里的“榜樣”
相信大多數父母都能理解和尊重孩子的感受,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卻很少有父母做到這一點,只要求孩子能做到“尊重”。
這也是孩子最希望獲得尊重的時刻。
作為父母,我們都應該從孩子的角度來看待問題,了解孩子的想法,用心揣摩孩子的內心,想要了解孩子的想法,就要努力創造自己的人生。
父母與孩子之間需要擁有共情、傾聽、理解、陪伴、交流的習慣,當孩子從父母這里獲得了足夠的關注、愛、傾聽和肯定,他們就不會通過那些不健康的渠道來滿足,就更愿意向父母傾訴,
也會向父母展示自己真實的一面,愿意和父母成為無話不談的好朋友。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30天改善孩子沉迷網癮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第三類、幫孩子建立手機網絡使用規則:讓孩子在正常上學,正常完作業,正常作息,正常晚上交出手機的前提下,有界限的合理的使用手機網絡,這也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這是屬于民主智慧型。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505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