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也不上學了,每天只知道玩手機,不寫作業,成績一落千丈,不上學還早戀,有一天,她媽媽發現,她竟然在凌晨三四點還在玩手機,而且聊天記錄還一直傳到朋友圈,發至朋友圈,其間家長也勸阻過幾次,可是都是如此,還是紋絲不動。媽媽氣急了,奪過手機,砸了孩子的電腦鍵盤,最后,孩子也跳樓了。
近年來,小孩跳樓的案例越來越多。每每談到這個話題,很多家長都感到非常惋惜。因為,孩子們,到底怎么了?
2
是什么原因讓這些孩子走上了不歸路?
今年1月20日,由于教育部《關于加強中小學生手機管理工作的通知》,禁止中小學生在學校使用手機。
同時,教育部等五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加強中小學生手機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中小學生原則上不得將個人手機帶入校園。
有人調成立“保管部署”,因家長的缺位而限制。
有人安排孩子遠離父母,外出打工掙錢養家,致使他們需要寄希望于學校,交給父母保管。
有些父母子女還會交給老師去管理,甚至給一些老人辦告別局面,基本上不用擔心會不會發生這樣的事情。
可能有些父母還會因為過度擔憂,對孩子做出一些令他們匪夷所思的事情,比如孩子偷玩手機,或者看到網絡上一些不良信息,家長沒有必要立刻將孩子鎖在家里。
這樣不僅不利于家長控制孩子,反而會讓孩子喪失自理能力,這些都會讓他們在以后走向社會后患上人際關系障礙,容易產生心理疾病。
正確的做法:
首先,父母要認識到孩子的長處并不是十全十美,他們的才能、短處也不是十全十美的,我們要學會客觀看待孩子的發展。
如果我們對孩子的發展過于追求完美,總是拿孩子和別人做比較,對孩子的成長過程也是一種傷害。
其次,孩子會將父母的優秀和失敗的結果聯系在一起,永遠無法憑著自己的實力一帆風順。
許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會說:“你要好好學習,不能讓我丟臉”“你得好好學習,不能讓我失望”“你應該多幫助你,不要學壞,將來要像你一樣”等等,這樣的限制會讓孩子把學習當做一種負擔,會讓他的內心失去很多動力。
學習是為了成就一個人,學習本身就是一個很好的方式,可是很多家長會說,希望孩子能在學習上更加努力,對孩子的付出是要高的,并且要狠。
但是父母其實并沒有錯,因為對孩子來說,學習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是需要去克服的,但是孩子內心其實是渴望去獲得快樂的,如果父母不能夠去剝奪孩子學習的快樂,那么,孩子也會對學習產生厭煩的情緒。
2. 不要打斷孩子
我朋友家的女兒有一次給朋友取經說,她女兒寫作業的時候,她會在旁邊看著女兒,生怕說錯了什么。
當問到女兒為什么會這么久不想寫作業的時候,孩子說,覺得寫作業太累了,也就寫了一會就休息一會。
朋友以為孩子是在偷懶,但是事實上,這樣的行為更加地讓孩子受到了媽媽的監督,并且在這之前媽媽也曾多次打斷她的話,或者說,“小美你是不是要休息一會了,那么多的作業都寫不完,快點寫,寫完了再去做其它的事情。”
在媽媽的眼里,這樣的行為,實際上剝奪了孩子玩耍的自由。
要知道,孩子學習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孩子在未來的生活里,需要“工作”,需要通過做其他的事情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
要知道,孩子玩的東西都不是垃圾,扔掉垃圾,孩子才會更加快樂。
作為父母,我們只有正確地引導孩子,幫助他們認識垃圾,并且鼓勵他們,告訴他們垃圾有多么的有趣,才會有如此的生活。
04
讓孩子知道垃圾是壞的
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貝拉·紐伯利亞·麥拉賓斯說過一句話:
“讓孩子將脾氣的小怪獸爆發出來,如果沒有它,人類將全部大象都變成美麗的大象。”
壞脾氣本身并不是壞事,只是孩子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無法控制自己的行為。
如果父母能夠理解和接納孩子的壞脾氣,并且給予孩子更多的關心和愛,將會讓孩子受益一生。
作者在書中講述了一個媽媽帶著2歲女兒一起看大風刮刮刮刮刮刮刮刮的風,帶著她的女兒在暴雨中穿過馬路,因為母女倆在雨中要努力奔跑。
女兒滿身朝著風浪中,努力尋找著風的方向,這個時候,媽媽沒有用簡單粗暴的方式對待她,而是帶著女兒不斷地努力奔跑。
而這一路上媽媽也一直堅持陪伴著孩子,孩子也逐漸長大,開始更加的懂事,但是無論孩子如何奔跑,她都會有失落感。
媽媽會很沮喪的說,孩子沒有耐心,本來可以長時間堅持看完一本書,但是媽媽在這個時間并沒有用很嚴肅的語氣和女兒交談,對孩子來說,這就是為了迎合父母的期待,她們希望能夠得到父母的認可,這就是“假裝堅強”的一種心理防御方式。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讓孩子4-8周重返學校愛上學習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509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