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裝病不上學
父母先不要對孩子感到失望
又有哪個父母遇到孩子裝病不上學、耍賴不上學的情況呢?
家長不能只揪著孩子的問題不放,也要解決問題,必須找到解決問題的根本。
孩子裝病不上學,不上學了,父母第一反應是什么?當然是開的口糧、定時炸彈、拿著父母的血汗錢去買奢侈品。
可是,孩子是真的想要上學嗎?他們怎么也想不到。
新聞中的聰聰媽,為了女兒不上學,如此狠心,好似利劍,直接把孩子逼進了學校。
兒子是不愿意上學,老師、同學、親戚都不喜歡他,整個人就像生活在牢籠中,痛苦不堪。
有一次,他在學校里上課,不想回家,被媽媽揍了一頓,再后來,就不再上學了。
媽媽找到了學校,聽說孩子在學校里被人欺負,給孩子轉學,沒想到,孩子最后干脆就不上學了。
她的遭遇讓人痛惜。
但幸好,她的媽媽在得知真相后,沒有選擇自責,而是選擇和孩子一起面對,看到孩子被欺負時,沒有不分青紅皂白地罵孩子。
她沒有要求老師道歉,也沒有讓孩子大聲告訴媽媽,而是按照老師說的做了。
對于她的教育,和她母親的教育方式,我有一些不同的意見。
02
經過了這么長時間的學習,我終于明白了,為什么很多家長總是過于焦慮?
家長焦慮的根源在于,他們把孩子當成了自己的私有財產。
把孩子當成了自己的所屬產品,認為只有自己養育了孩子,孩子才會無條件地滿足他們的要求。
殊不知,家長過度的焦慮和過高的期待,只會讓孩子的內心變得扭曲,甚至扭曲起來。
如果家長能夠區分清楚過度焦慮的本質,掌握好“度”,我們焦慮是也就不會那么焦慮了。
2、放下期待,放下焦慮
首先,家長需要放下對孩子成績的執念。
這里的放下對于任何一個人來說都是一個坎,放下對于任何一個人來說都是一件幸事,不要覺得我在養孩子,其實養育孩子的過程是非常的有成就感的。
同時,我們要告訴孩子無論怎么樣的成績,都是我的孩子,我依然愛你。
也不要把“有條件的愛”投射到孩子身上,更不要把對于孩子成績的不滿,對孩子的溺愛當成了父母情緒的發泄口頭禪。
如果孩子考不好,你會怎么應對呢?
“沒有考好,就是這個不夠好,你不夠努力。”
“再怎么考這么差,都是你的問題。”
“你就是想太多,想太多了。”
“我真為你感到遺憾,你對不起媽媽,你太讓我失望了。”
這種對成績的不滿和指責,你可以說,“我已經很努力了,可是你考不好。”
但父母應該說:“我看到你這個學期取得了很大的進步,我知道你一定很失望。”
“我知道你是個懂事的孩子,你聽到別人說你很好,我知道你已經很努力了,這次是因為細節才考了這么好。”
“這次考砸了,其實你應該更加努力,下次考得更好才是真的好。”
而且在這種氛圍中,孩子會潛移默化地察覺到,原來自己努力的過程是值得肯定的。
“爸爸媽媽相信你是最棒的,下次我們不給你一個不好的結果。”
3、讓孩子學會正確歸因
孩子有了失敗的經驗后,很容易因為想著如何下次成功,而輕易放棄,因此,家長要教會孩子如何恰當地歸因,讓孩子明白,失敗是成功之母。
首先,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分析失敗的原因,找到孩子“單方面”成功的原因,然后幫助孩子一起分析失敗的原因,并且引導孩子制定好下一次的學習計劃,并且根據孩子的學習情況,制定出適合他的學習計劃。
4、讓孩子學會自我暗示
當孩子遇到挫折和困難時,告訴孩子要學會自我暗示,告訴自己:我能行!我一定能行!
每當孩子遇到挫折和困難時,家長要善于用積極的心理暗示鼓勵孩子克服困難,使孩子的心理慢慢得到強大的心理韌性,孩子在失敗的時候,也能夠保持著韌勁。
當孩子成功時,父母要學會給孩子積極的心理暗示,讓孩子意識到,學習就是一個不斷進步的過程,一旦成功了,就會增強孩子的自信心。
5、在孩子面前言而有信
有的家長對孩子平時的說話不算話,比如孩子犯了錯,家長只顧著自己喋喋喋喋不休,對孩子絮叨不停地說,有的家長會說:“你不聽話,以后誰會管你”,這種語言表達的方式讓孩子在平時就已經產生了不聽話的心理陰影,而且這種語言表達方式還會影響孩子對他人的評價,進而影響到孩子在學校的社交能力。
孩子要是不聽話,父母就會對他大喊大叫,結果不僅會讓孩子的精神受到傷害,還會使孩子變得內向、封閉。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讓孩子4-8周重返學校愛上學習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510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