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說,在輔導孩子這個問題上,各位媽媽總是充當著主力軍。近日,一檔兒童成長觀察類綜藝節目《不要小看我》熱度很高。從開播以來,在微博就引起了熱烈的討論,而這檔節目留給我印象最深的,要算是那位28歲媽媽的自述。
在采訪中,她這樣描述著:
“有一次小桃有一個作業要背,那時候已經耗到十二點一點了。我是一個強迫癥患者,逼她一遍遍地,她就是背不下來,沒有辦法我就抽自己。她又說錯,我就給自己扇了一巴掌,然后小桃的表情就變得特別地驚恐。”

一個四歲的孩子,背稿子背到凌晨十二點、一點,簡直讓人不由自主地涌出一股聞所未聞的念頭。身邊有很多這樣的父母,習慣性把自己這種可怕的強迫癥錯誤地理解為有原則、有底線,又或者認為這是一種負責任的體現。
但曦曦媽想說,這樣的方式不僅不會養出優秀的孩子,反過來卻很容易養出患有心理疾病的孩子。為何這樣說呢?請聽我細細道來——
(1)任何學習,都是建立在興趣之上的。
習慣性以成人的眼光去苛求一個孩子,這就是很多家長犯下的最為離譜的錯誤。孩子成長的過程,其實就是一個不斷學習、不斷探索的過程,這個過程中其實孩子對一切都是抱著一種好奇的態度的,但最后對一切都喪失學習興趣的緣故,很大一部分在于家長不斷的指責和過分的懲戒。
我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旦孩子對某件事情抱有足夠的熱情,根本不用家長監督,孩子也能保質保量且高效地完成。但如若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家長習慣性利用脅迫等方式,孩子自然也就在心理壓力巨大的情況下,而選擇放棄和磨蹭了。
作為父母,我們一定要知道呵護孩子的興趣,應當是我們的首要任務。不管是學習也好,背書也罷,孩子越是能夠得到家長的認可,就越是能夠以更高的要求約束自己、提升自己,從而達到家長理想的高度。
(2)以讓孩子內疚的方式,逼迫孩子實屬不應該。
“媽媽掙錢容易嗎?我每天拼死拼活地工作,還要陪你上興趣班,還得幫你輔導作業。我那么辛苦是為了什么?還不就是為了供你讀書,盼你有一個好出路嗎?”

“上一節課外輔導班,你知道多貴嗎?一張張紅票子送去培訓機構,你以為我是錢多了,沒地方花嗎?”
諸如此類的數落,我們時常都能聽到,也算是部分家長的口頭禪了。而比這類家長更為嚇人的是,通過自殘的方式,來逼迫孩子學習的家長。有的選擇扇自己耳光,有的選擇喝悶酒,有的選擇絕食,有的選擇懸坐在陽臺……
如果一個孩子,長期戴著“內疚”的枷鎖,那么他就只能困在精神的牢籠里,看不到希望,也得不到快樂。為什么隔三岔五我們就能看到一些孩子輕生的報道?不正是因為孩子的心理出現了問題嗎?曦曦媽認為,培養一個只會讀書的機器,還不如培養一個心理健康的孩子。
(3)降低焦慮,學會在技巧和方法上面下功夫。
要求一個四歲的孩子,必須在自己的強迫下熟背內容,這得是一個多么心狠的母親啊!在這個競爭越來越大的時代里,家長的焦慮也在與日俱增,但曦曦媽認為,掌握正確的方法和技巧,遠比逼迫孩子來得更為妥當。
我的女兒目前上小學一年級,從幼兒園開始她就不斷上臺表演、發言,每一次都會是很長的文字,但我從來不會要求她死記硬背。另外一年級上下冊的語文教材,我也從未要求她死記硬背,但她都能熟練地背誦。

不管是剛拿到一篇稿子,還是剛翻開一頁課本,我都會耐心地陪她過一遍。把不認識的生字標上拼音,并且講解其中的含義,來幫助她記憶。如果是教材,我會利用晨讀的時間,讓她自己讀,堅持一段時間后,自然也就會背了。
而如果是稿子,我就會自己錄一段視頻,給她一個模板,讓她照著讀,休息的時候放著聽。通過“洗腦”之后,孩子很快就能背誦了。
我一直覺得,背誦不是目的,我們的目的是讓孩子在玩中學,學中玩。如果孩子拿到稿子就被要求短時間里會背誦,勢必會給孩子造成過大的心理壓力。而如果我們通過一些技巧和方法,幫孩子把可能完成不了的背誦,分成細小的步驟和分解,孩子很快就能掌握了。
原創文章,作者:晴天,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51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