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亚洲精品一区久久久久久,2019中文在线观看,亚洲区中文字幕

通過心理需求改變孩子總愛玩游戲,不愿意學習這種行為方式

同事的孩子今年上初三,每天放學回家后第一件事不是寫作業,而是先抱著手機躲在屋里玩游戲。玩的過程很投入,很興奮,時間至少半小時,有時甚至能玩一個小時,才不情愿地放下手機,開始磨磨蹭蹭地寫作業。晚上學習的間隙,還會以休息為名再拿出手機對戰幾局才過癮。

同事很苦惱,孩子怎么這么癡迷于手機游戲?怎樣能讓孩子遠離游戲,把全部注意力集中到學習上來?

孩子總愛玩游戲,不愿意學習怎么破?通過心理需求改變行為方式

其實,孩子愛玩手機游戲的現象很普遍,連大人都控制不住自己,何況自制力并沒有那么強的孩子呢。

要解決這類問題,應首先了解手機游戲容易上癮的成因,然后對比分析學習和游戲反映了什么不同的心理需求,最后提出讓孩子愛上學習的建議。

孩子總愛玩游戲,不愿意學習怎么破?通過心理需求改變行為方式

為什么玩游戲會上癮?

有人說,游戲是電子海洛因,會讓人上癮。沒錯,讓人沉迷,正是游戲開發者的目的,是游戲開發成功的證明。

《一觸即發:強迫癥患者的回憶錄》作者弗萊徹·沃特曼在書中寫道:

如果你的生活遇到問題或者讓你感到厭倦,做任何事情似乎都毫無價值,那么你就很容易將注意力轉向電子游戲,說“我能完美地完成任務”。

游戲之所以吸引人,甚至讓人上癮,是由于游戲設計者洞悉人性的心理需求。虛擬的游戲對于人們日常枯燥的生活來說是新鮮的,滿足了人們獵奇的心理,而游戲中不時出現的驚喜和輕易就能獲得的成就感,則會讓玩家獲得平時難以獲得的刺激和快感。

孩子總愛玩游戲,不愿意學習怎么破?通過心理需求改變行為方式

具體來說,有以下原因。

1.游戲入門的學習成本極低

游戲為了吸引玩家,其入門的難度通常很低,無論大人或孩子,基本不用付出多少學習的時間,也無需具備多高的技能,都能夠極容易地上手完成操作,感受其中的樂趣。游戲這種低學習成本的屬性,會給玩家一個良好的第一印象,玩家建立初步自信后更容易深陷其中。

2.角色代入帶來平時無法體驗的生活的滿足感

游戲設計通常來源于生活,卻基本是人們生活中不易接觸到的場景,比如駕駛飛機殲滅敵機、駕駛汽車飛速飆車、打打殺殺的格斗、在城堡中打怪升級等。玩家將自己代入到游戲場景中,會對這種虛幻的體驗感到新鮮、刺激和滿足,同時對未知的游戲進程感到興奮,感覺自己豐富了人生體驗,實現自己在現實生活中無法實現的夢想。

孩子總愛玩游戲,不愿意學習怎么破?通過心理需求改變行為方式

3.即時獎勵機制帶來莫大的成就感

游戲中,最讓人沉迷的因素就是即時獎勵機制。玩家在游戲中所有付出都是有回報的,游戲結束后,會立刻看到結果,例如出現成績排名、收到金幣獎勵或贏得裝備等。這種反饋很迅速,是即時的,是在明確的目標下,短時間內即可獲得的。玩家為了贏得比賽或獲得獎勵,就會堅定地朝著目標努力,以獲得成就感。

4.競爭取勝帶來征服的快感

游戲中,無論是單打獨斗與對手的個人PK,還是團隊協作共同抗敵的集體對戰,競爭,是游戲的主旋律好勝是人的天性,不服輸的斗爭精神會激發玩家的斗志,而在競爭中取得勝利,則可以帶來征服對手的快感和勝利的自豪感

即使你在現實生活中是個長相矮胖丑、學習成績差、工作賺錢少的loser,但在游戲中,你能取得勝利,你就是英雄。而這,在游戲中往往不難實現,因為,總會有菜鳥等著來被你虐。

孩子總愛玩游戲,不愿意學習怎么破?通過心理需求改變行為方式

“自我決定理論”反映了學習和游戲時怎樣的心理需求?

美國心理學家德西等人提出的“自我決定理論”認為,人類有三種基本的心理需求,分別是自主需要、歸屬需要以及勝任需要。簡單來說:

  • 自主需要是指個體的行為是自主決定而不是他人指使,是出于自身意愿,能夠自我調控。
  • 歸屬需要是指個體與他人或其他團體之間的情感融入、認同和支持,能夠維系良好的人際關系。
  • 勝任需要是指個人有機會在他人面前展現自己的才華,并且有足夠能力完成相應的任務。
孩子總愛玩游戲,不愿意學習怎么破?通過心理需求改變行為方式

無論是在學習還是在游戲中,以上三種心理需求被滿足的程度越高,投入的精力就會越多,在其中獲得的收益也會相應擴大。

正如愛荷華州立大學心理學博士道格·詹蒂萊所說:

如果要讓一個人去做某件事,那么事情本身至少要滿足三種需求中的一種。如果能同時滿足人的三種需求,那么人們在做事的時候就會更有動力。

孩子們愛玩游戲 ,因為游戲完全滿足了自我決定理論的上述心理需求;相反,學習成了人們的這三種心理需求的“傷心太平洋”。

孩子總愛玩游戲,不愿意學習怎么破?通過心理需求改變行為方式

學習和游戲中的“即時滿足”效應

美國著名管理學和組織行為學大師斯蒂芬·P·羅賓斯在《做出好決定》一書中指出:

相比長期獲益,我們更容易選擇立即得到的滿足感。作為人類,我們趨向于享受即時的快樂,避免即時的代價。如果感覺很好,我們就想立即享受;如果感到痛苦,我們就想延遲它。

這就是“即時滿足”效應,是人類本能的心理反應。在學習和玩游戲的對比中,體現在以下方面:

孩子總愛玩游戲,不愿意學習怎么破?通過心理需求改變行為方式

1.目標達成的過程感受不同

游戲是開發者精心設計,其難度循序漸進、橫向逐步加深,誘導你根據其設計好的路徑逐一解鎖關卡、不斷增長技能,但目標并不難實現,玩家通常可以比較順利地持續玩下去,以便開發者獲得商業利益。

而學習則是隨著課程的不斷深入,難度縱向提高,需要不斷付出努力,通過大量枯燥的練習和重復,以及大腦的思考和理解,才能掌握知識,形成知識體系。這個過程是很痛苦的。

世界著名潛能激勵大師安東尼·羅賓斯說過:

一生中,我們所做的所有事情,都來源于我們需要避免痛苦并渴望得到快樂。

而在游戲和學習面前,多數人選擇了逃避學習的痛苦,而選擇了游戲時的快樂,這也是人性使然。

孩子總愛玩游戲,不愿意學習怎么破?通過心理需求改變行為方式

2.目標達成的時間線不同

弗萊徹·沃特曼說:

與短期、具體的獎勵相比,我們很難評估長期、抽象的獎勵。

前面提到過,游戲的即時反饋獎勵機制是能夠讓人興奮和開心的,因為在很短的時間內,我們就可以見到玩游戲時付出的努力得到了回報,這是立竿見影的效果。

而在學習初期,可能無法預測學習中付出的努力會不會換來優異的考試成績,也不知道所學的知識到底有什么用處。因為學習不是一蹴而就的,在短期內無法收到成效,我們需要有長期的積累才會有收獲,這是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厚積薄發的過程。

孩子總愛玩游戲,不愿意學習怎么破?通過心理需求改變行為方式

3.目標達成的路徑不同

玩游戲,就像是談戀愛時的花前月下,美好而令人沉醉;學習,更像是結婚后的激情回歸于平淡,在柴米油鹽醬醋茶的忙碌中充實而平凡。

玩游戲過程中,很容易獲得成就感,因為你總有贏的機會,總會通過逐步的積累,實現升級目標。即使自身實力不行,還可以通過充值買裝備、買道具的方式,成為壕氣的”氪金”玩家,簡單粗暴地讓闖關更容易、讓自己更強大。

學習則沒有捷徑可尋。買再多的書,不去翻開閱讀,知識還是在書里;報再多的線上線下課程,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地上課,學問還是老師的。而唯有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地讀書、聽課、做練習,在孤獨中付出艱苦的汗水和努力,才能真正地獲取知識 ,增長才干。

孩子總愛玩游戲,不愿意學習怎么破?通過心理需求改變行為方式

如何讓孩子愛上學習?

通過以上分析,家長應該可以理解了,為什么孩子喜歡玩游戲而抵觸學習。青少年和兒童在成長發育期,有叛逆心理和自我堅持的情緒表達是正常的,家長不要一刀切地強行阻止孩子玩游戲,否則越阻止,孩子越逆反。

要想孩子愛上學習,我有以下建議。

1.營造家庭學習氛圍

家長的一言一行,都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到孩子。要想孩子少玩游戲,首先家長要身體力行,以身作則,不要在家里,在孩子面前長時間地刷手機、玩游戲,成為手機的奴隸。

父母有讀書習慣、家里有讀書氛圍的家庭,孩子愛看書、愛學習的機率更高。優秀的家長會在孩子學習時,也拿起書陪同孩子,讓孩子認為讀書不僅是自己現階段的事情,而是終身的追求。

例如,我和愛人工作多年,但現在還是每年都會參加單位里或社會上組織的各類考試,往往需要花費數周甚至數月的時間來復習備考。而這樣的努力也在不知不覺間為孩子樹立了榜樣。孩子每天見到我們伏案學習的情景,對學習和考試感覺習以為常,因此并不抵觸讀書和學習。

孩子總愛玩游戲,不愿意學習怎么破?通過心理需求改變行為方式

2.激發孩子內驅力

家長對孩子的教育,主要在于引導,而最終目的應該是培養孩子自身主動學習的內驅動力,不斷打破舒適區進入學習區,以實現自我成長。

家長要讓孩子明白,學生階段的主要任務,就是通過學習來儲備知識,為今后的人生可以創造無限可能奠定良好的基礎。而游戲,只是閑暇放松時的調劑品。

內驅力的養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孩子由不愛學習到愛上學習也不是可以“一鍵切換”的。家長要對自己耐心,有信心,給孩子調整心態、轉變行為的時間。短期的變化不足喜,長期的堅持才更有力量。當內驅力逐漸形成,學習區不斷變為舒適區,就形成了“學習-成長”相互促進、螺旋上升的良性循環。

在清華大學2019年本科生畢業典禮上,寒門女孩張薇分享了自己在大學里蛻變成長的故事,她從開學時“微積分作業比別人多花三四倍的時間,競選班長和實踐支隊長不成功,仰臥起坐100分只拿到了20分”,到“獲得辯論賽冠軍,仰臥起坐及格,當上班長,指導實踐支隊,拿到學業優秀獎學金”,無不閃耀著主動奮斗的內驅力的光芒。正如她在日記中所寫:

無論如何,不許退縮,不許不努力,決不許放棄。

孩子總愛玩游戲,不愿意學習怎么破?通過心理需求改變行為方式

圖片來自網絡

3.樹立階段性目標

長期的、宏大的學習目標往往讓孩子感到絕望。借鑒游戲設計中的即時反饋機制,家長可以幫助孩子設立學習的中短期目標任務,這個目標有兩個要求:一是要具體,因為具體的目標才能夠衡量和檢驗;二是通過“跳一跳”能夠實現,不能是輕輕松松就能實現的,也不能是超出能力范圍難以達成的。

比如,短期目標可以是每周背過幾首詩、多少個單詞,中期目標可以是每次月考成績提升多少分,排名前進多少位等等。

在孩子朝著既定目標努力的過程中,家長應該不斷肯定、鼓勵孩子的付出,讓孩子明白自己的努力并沒有白費。而在孩子達成目標后,可以通過小小的獎勵讓孩子鞏固自信,有更強的動力繼續迎接更大的挑戰。

孩子總愛玩游戲,不愿意學習怎么破?通過心理需求改變行為方式

4.樹立成長性思維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學習的成效同樣不是立竿見影的。樹立成長性思維,就是要將成長的眼光放長遠,同時能接受短期內可能見不到效果的努力。

南方有一種竹子叫毛竹,它在生命的前5年中,生長非常緩慢,但經過5年的儲備和積累,形成了發達的根系之后,會以每天0.6米的速度暴發式生長,在一個多月的時間里,奇跡般地長到20多米高。

學習同樣如此,不能急于求成,也沒有偷懶的速成法則,而要腳踏實地,仰望星空,以“但行好事,莫問前程”的心態蓄勢待發,以“修行自我,未來可期”的自信實現成長。

孩子總愛玩游戲,不愿意學習怎么破?通過心理需求改變行為方式

總結

孩子愛玩游戲,不愿意學習,讓家長感到無助,但這個問題并非無解。

本文從游戲的特點及設計機制入手,分析了游戲容易讓人成癮的4點原因,然后基于“自我決定理論”的三種心理需求和“即時滿足”效應,分析了孩子選擇學習和游戲的不同行為方式的原因,最后為父母們支招,提出了讓孩子愛上學習的4點建議。

學習是學生的首要任務,而閑暇時光適當的游戲娛樂也是生活的一種美好調劑,但切不可讓孩子沉迷于游戲而荒廢了學業。家長們應該“利用”游戲而不是一刀切地抵制游戲,要學習和借鑒游戲設計中針對人們天性中即時反饋、即時滿足的心理需求,激發孩子主動學習的內驅力,用成長性思維,逐步攻克階段性目標的方式,實現提升和成長。

原創文章,作者:晴天,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5163.html

(0)
上一篇 2022年4月7日 上午8:18
下一篇 2022年4月7日 上午8:28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注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浦东新区| 满洲里市| 老河口市| 温州市| 资中县| 阿拉尔市| 兴业县| 新安县| 蓬安县| 龙海市| 方山县| 沙湾县| 金寨县| 靖州| 和林格尔县| 林口县| 神木县| 舟山市| 永寿县| 乌兰浩特市| 伊吾县| 赫章县| 西和县| 普格县| 湖北省| 老河口市| 勃利县| 买车| 麻江县| 宜丰县| 西和县| 宁海县| 鄂州市| 交城县| 东至县| 桦南县| 宜兴市| 沂南县| 东海县| 乌拉特后旗| 漳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