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初中孩子厭學情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六一期間,學生陸續返校。雖然即將開學,但西安高冬封鎮一所民辦中學卻堅決反對“停課”。
這一起令人扼腕嘆息的悲劇,是現代家庭教育的悲哀。面對孩子學業的壓力,家長又該何去何從?
今年5月,北師大附中,2020年3月,徐老師在網上發起了“西安家校共育”微信群,主題是“全面、耐心地引導孩子學習”,這還是某所重點中學的初中部的一位老師在做的一件事情。
從班級排名、作業量、模擬考試排名,以及家長的電話內容來看,這位老師是一個相當負責任的家長,也是一個與孩子交流的良師益友。
她告訴我,她的孩子在高一年級,學習成績都非常優秀。孩子從小學升入高中,學校排名也有一定的提升。但這個孩子卻完全無法接受,班級排名掉到了全班倒數,因為他和同學的關系不好。
他媽媽得知后,沒有打罵他,而是和他一起分析了原因,跟他說:“嗯,確實是因為你不聽課,所以成績下降了。”
“哦,那你感覺下次成績下降是因為你上課沒聽講還是因為你玩手機。”孩子非常高興的答應了。
為了讓孩子的成績提高,她跟孩子商定了一份暑假每天的學習計劃,比如:寫完作業后可以玩手機1個小時。每天晚上7點到9點,她會陪孩子寫作業,整個假期目標從不會變化到不會變。
她說:“這樣的計劃剛開始實施的時候,效果還挺好的,沒想到卻讓我很失望。”
不過,像朋友的這種情況,已經不止一次發生了。
曾經有一位家長找到我,說孩子成績下降嚴重,一提到學習就惡心、頭昏、脾氣暴躁,因為無法按時完成作業而被老師點名批評。
孩子的情緒反應跟她的初心一樣,希望通過懲罰讓自己重視學習。
但孩子的自控能力很差,根本聽不進去。他們只會覺得父母越來越不近人情,會對父母越來越失望。
這樣的結局,會讓家長自己越來越焦慮,孩子也越來越不想讓父母失望。
如果孩子已經養成了這種行為習慣,家長一定要盡快改正。
另外,打罵孩子的行為,實際上是在逼迫孩子。
從心理學角度看,這個行為已經發展到了攻擊行為,甚至可能導致犯罪。
這個階段的孩子處于青春期,所以他們渴望獨立,渴望得到認可。
這時候打罵孩子,實際上是在逼迫孩子就范,孩子的需求得不到滿足,就會想方設法的去滿足。
這也是為什么很多孩子,會跟父母對著干,就是因為他們想證明自己,想要脫離父母的掌控,越是父母說什么就是什么,想怎么做就怎么做,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而父母越是打孩子,孩子就會越發的想要反抗父母,就越是喜歡用各種方式來證明自己,就是要和父母對著干。
所以說打孩子不是目的,目的是為了讓孩子變得更好。
打孩子這個行為,其實是一種暴力行為,目的是讓孩子變得更加的優秀。
當然,這只是這個行為的一個層面,我認為打孩子是一種教育。
但是孩子做錯事的時候,我們不能打孩子,同時也不能說打孩子就要負責任其父母的一切。
我們需要對孩子的行為提出明確的要求,例如,不可以大聲喧嘩,不可以在家里撒尿尿尿等等。
當我們明確了這些要求之后,孩子就會知道什么時候是可以做的,什么時候不可以做,也會懂得如何去正確的表達。
4、不要逼迫孩子
孩子的自制力較差,家長需要做的就是不要逼迫孩子去做,而是要引導孩子自己去做。
我們可以幫助孩子設置一個規則,按照規則去執行。
如果孩子做不到,家長不要責罵孩子,也不要懲罰孩子,而是告訴他:“寶貝,你已經做得很好了,不要對自己太苛責了,我們想想看怎么樣能夠讓我們更好的解決這件事情呢?”
孩子接受了,他就不會那么抗拒。
4、不要一次性嚴格地執行
有的家長為了讓孩子接受,可能一周甚至是一個月,甚至是一個學期。
在這種嚴格的時間表里,孩子也會有屬于自己的感受,雖然被強迫著做到了,但是并沒有達到什么效果。
家長也需要思考一下,為什么孩子不能接受呢?
是不是孩子只是因為自己喜歡玩手機而被強制要求做呢?
如果強制要求孩子做,孩子的反應是憤怒、抗拒,那么孩子“學會”拒絕
,而不是“變好”
了。
所以,作為父母,我們要有底線,知道什么時候該做什么事情,也要讓孩子知道什么時候該做什么事。
《育兒基本: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么聽孩子才肯說》
這本書中,詳細介紹了如何做“會說話”的父母,以及如何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以及如何掌握孩子的情感表達能力。
讓父母“閉嘴”,孩子才能聽話
尊重孩子的情感,不能再用命令的口吻說話。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528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