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沉迷游戲的你突然不在線呢?是每個人都在逃避一個問題,是在現實中受挫還是在虛擬世界里尋求認同呢?
是在現實中受挫而離開了現實,還是想要再回到游戲世界去尋找滿足感呢?
是我們內心深處缺乏親密關系的滿足感和安全感,或者是我們面對挫折無能為力的解決之道,是我們在現實生活中無法得到滿足,所以選擇網絡的滿足。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30天改善孩子沉迷網癮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第三類、幫孩子建立手機網絡使用規則:讓孩子在正常上學,正常完作業,正常作息,正常晚上交出手機的前提下,有界限的合理的使用手機網絡,這也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這是屬于民主智慧型。
但是,我們發現有很多父母的教育方式,會讓孩子產生很大的錯誤,也讓孩子處于痛苦之中。
比如我們遇到一些學習壓力大的孩子,是不是會打罵孩子,又或者說對孩子的成績過于關注,或者是直接去懲罰孩子,而不去看實際的情況。
就像現在有很多父母看到孩子成績退步了,就會直接去告訴孩子,我這么辛苦的賺錢,你卻還不學習,你對得起我們嗎?
而父母的本意是想要讓孩子明白,父母這么辛苦的工作,就是為了不想讓孩子成為白眼狼,所以他們才會這么對待學習。
甚至還會說那句話,我供你讀書,就是為了你能有更好的生活,你要好好學習。
這樣的話其實是非常傷害孩子的,時間長了孩子內心會越來越冷漠,家長應該多陪陪孩子,看看書,不要一直想著等到他們長大之后才發現,他們已經長大了,已經不再需要你的陪伴,而你為了不被他們打擾,就給他們報興趣班,想讓他們開心,能夠和他們相處的時間變少了,他們心里就會很失落,只有通過玩手機這種方式來緩解孤獨,也許你會說你不知道為什么?他們都在玩手機,但是玩手機的時候你是在和他們溝通,而不是一直說教,說玩手機是比較嘮叨的,沒有共同話題。
我們都知道,在手機已經普及的今天,孩子其實更愿意敞開心扉的和我們溝通,也愿意告訴我們自己的經歷,也愿意分享自己的感受。孩子也想和我們進行平等的溝通,因為他們覺得我們是和他們平等的,而不是給他們下命令,指責,批評他們的行為,所以,手機就成了孩子最后的救命稻草,我們想要了解孩子,想要了解孩子,我們就要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去想一想,我們有沒有給過他們引導和支持,也許就會給我們一些啟發。
四,溝通方式的問題,父母需要轉變
如果父母和孩子溝通的方式是強制性,溝通方式是平等的,父母也可以有自己的觀點,這種溝通方式就會直接影響到孩子的人生觀、價值觀,讓孩子變得沒有主見,也會影響到親子關系的和諧,父母的教育方式也是孩子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組成部分,沒有正確的溝通方法,也很難找尋到溝通的突破口,對于孩子來說,也是一種非常大的傷害。
五,父母在教育上的懶惰
很多父母在教育上都有一個習慣,那就是喜歡代替孩子去做,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有些家長,孩子在成長的過程當中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有些家長總是在不斷地催促孩子,甚至直接替孩子去解決問題,可是這樣做,不但起不到任何的作用,還會影響孩子和父母之間的關系,導致孩子越來越不愿意和家長溝通,甚至會產生一種抗拒的心理,親子關系僵化。
父母應該怎么做才能讓孩子和自己好好說話呢?
1. 理解孩子
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而不是父母的附屬品。孩子的一些行為,在父母眼里都是有問題的,這個時候孩子的一些觀念就需要父母去慢慢去引導。父母的做法,孩子會慢慢去領悟,并且用自己的方式去改正。
2. 給孩子安全感
一個安全感充足的家庭,才能讓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得到成長,孩子的心理和身體都是健康的,才是孩子未來人生道路上的強大的基礎。父母的愛對孩子是有力的,孩子內心的安全感也會得到充足,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一定要好好的扮演好孩子的保護傘,幫孩子平穩的度過每個成長關鍵期。
3. 給孩子自尊
有時候父母會覺得自己是很好的父母,但是給孩子傳遞的卻是一種錯誤的感覺。孩子在不斷成長的過程中,不可能永遠不犯錯誤,每次犯錯誤都是孩子學習成長的機會,孩子在不斷地犯錯誤中,學會成長,
而且這樣的成長環境對于孩子的心理發展來說是非常不利的。父母給孩子自尊心的保護也會給孩子自信心的培養,讓孩子們能夠很好地承擔責任。
所以說,父母給孩子自尊心的保護是必要的,但是給孩子自尊心也同樣重要。
結語:
在生活中,孩子們犯了錯也很正常,父母要正確對待,不要一味的批評孩子,不要一味的埋怨孩子。
要知道,你的孩子可以犯錯,但是你的孩子要學會保護,不能做一些傻事。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553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