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癥的孩子會厭學嗎?
經常會有父母問我關于孩子為什么不喜歡學習的問題,真的是不想管嗎?
其實不然,我現在身上就有兩個原因,一方面是家長沒有給予孩子足夠的關心,另一方面也是家長對孩子缺乏陪伴。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今天,我就為大家提供兩個方向。
首先,要做到不打罵孩子。
這里說的打罵,并不打罵孩子,而是不對孩子發脾氣。
因為這個是以父母的意志為基礎的,父母是愛孩子的,
但是要適度。
比如,孩子寫作業磨蹭,不積極,父母應該避免強求。
這樣的作法實際上還是會傷害到孩子的自尊心,而且時間長了孩子可能還會產生逆反心理,越來越不喜歡學習。
我們要做的,是要解決這個問題,而不是給孩子貼標簽。
有一位家長給我留言說,他的孩子是今年才上一年級,因為數學成績比較差,所以老師找家長談話。
這位家長是這樣告訴他的:
孩子,你并不是小精靈,你不認識小精靈,但你是小精靈,你需要幫助小精靈幫助老師。
這就是換位思考。
所以,我們家長要先放下身段,去理解孩子,去接納孩子,從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這樣才會更好的解決問題。
2.有情緒不但表達
無論我們理解孩子的感受還是情緒,都要表達出來。
當孩子向我們訴說時,家長可以用點頭或撫摸,或者給孩子提供簡短的詞匯,鼓勵孩子將情緒表達出來,并讓孩子能夠在與其他小朋友溝通時,體會到被理解和尊重。
如果孩子有負面情緒,家長要做的就是,陪伴孩子,讓孩子說出他的負面情緒。
當孩子可以表達的時候,就算是對自己的情緒,也可以用提問的方式,幫助孩子識別情緒。
比如:
你可以跟孩子這樣說:
我看到你不開心,是不是因為昨天晚上玩手機太晚了?
我想讓你好好休息一下,可以嗎?
我想讓你幫我倒杯水,可以嗎?
我想讓你好好寫字,可以嗎?
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要幫助孩子認識情緒、學會管理情緒,教給孩子表達情緒的方法。
有人說,我們吼叫孩子時,孩子學到的“暴力”、“反擊”等知識點,我們才能學得更好,將來就可以更優秀!
“吼叫式”育兒,養出的是不知感恩、肆意妄為、無法無天的熊孩子。
經常吼叫,孩子的心理健康會受到傷害,甚至會產生抑郁癥。
其次,把家長對孩子的愛,變成了對孩子的傷害。
在心理學上,有一個著名的實驗。
心理學家派克利特,在“兒童與人際關系研究實驗”中,將父母對孩子的暴力行為分成4種,分別是忽略型、對抗型和沉默型。
實驗一:
有一天,心理學家在幼兒園里,讓幼兒園里的孩子們互相傳球,這個游戲能讓孩子們形成互相幫助、互相幫助的這種模式。
接著,他們進行了類似的測試。
讓孩子傳球的人員,也就是老師,讓孩子們互相傳球。
結果發現,積極鼓勵的方式,不僅能讓孩子們對自我的認知變得更加積極,還能讓他們學會如何與他人建立友好的關系。
積極的鼓勵,能讓孩子更好地成長,家長朋友們別再做了,學會這5個技巧,提高孩子情商,讓孩子變成更好的自己吧!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558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