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服管教厭學,厭學厭學甚至厭世。
做為家長,最擔心的就是孩子的未來,能夠考上一個好學校,什么大學,對于許多家長來說,無疑是一件再好不過的事情。然而,厭學并不等同于“不喜歡學習”,只是一種結果。
什么是厭學?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yǎng)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厭學是學生對學習的負面情緒表現(xiàn),從心理學角度講,是指學生消極對待學習活動的行為反應模式。
發(fā)展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習活動是學齡兒童的主導活動,是兒童社會化發(fā)展的必要條件,也是兒童獲取知識和智慧的根本手段。
然而,有關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我國有46%的學生對學習缺乏興趣,33%的學生對學習表現(xiàn)出明顯的厭惡,真正對學習持積極態(tài)度的僅有21%。
厭學與孩子的學習成績存在密切關系。調(diào)查還發(fā)現(xiàn),孩子學習興趣不濃、學習成績差的學生中,厭學比例高達40%。
調(diào)查數(shù)據(jù)顯示,目前我國有46%的學生對學習缺乏興趣,33%的學生對學習表現(xiàn)出明顯的厭惡,真正對學習持積極態(tài)度的僅有21%。
厭學和孩子的學習能力相關聯(lián)
心理學家馬斯洛曾說過:“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是人最基本的需求。”而大多數(shù)孩子內(nèi)心都有強烈的自卑感和缺乏自信,他們總是覺得自己不行,從而不斷地否定自己,不敢相信自己。
當孩子被否定自己的能力不夠時,就會產(chǎn)生習得性無助,變得不愛學習,什么都不想做。孩子越是這樣,就越是會產(chǎn)生自我否定的心理。
還記得網(wǎng)上有位爸爸說:“我從小就沒有讓孩子明白學習的重要性,所以我從小就讓孩子學數(shù)學,學英語,學鋼琴,學書法。”
剛開始孩子可能興趣很小,等到他適應了這種生活,能專注學習了,再慢慢地會做一些高強度的練習,從而形成了自我激勵的習慣。
從而在心里暗示自己:“我一定要做得更好。”
后來,就慢慢地主動地把更多的時間花在數(shù)學上,也更有自信心學習。
“老師,您說這個方法對嗎?我都試了好幾年了,我真的沒什么效果。我還是不知道該怎么做。”
這位媽媽說:“你對孩子的要求,也只能通過說和做來激勵他,不能光說不練。”
“要有計劃、有目的地的學習。”
于是,你給他制定了一個計劃、目標、計劃,但基本上并沒有什么用處。
為什么孩子學習是如此的被動?
有一位朋友跟我分享過她的經(jīng)歷:
孩子上小學三年級時,開始成績一直在班級上處于中等水平。
由于在學校的住宿,孩子的學校生活十分緊張,每天下午的作業(yè)都要做到十點左右。
最近這段時間孩子班主任老師打電話來,說孩子沒去學校。
孩子的媽媽很著急,所以晚上下班回來問她的孩子到底是不是上課的時候,孩子才說自己想回家。
這位朋友當時心里都有點急了,在電話里跟老師說的第一句話就是:“老師,我的孩子學習也不好,我們也不知道孩子到底怎么了?”
老師也是一位非常負責任的老師,在此也提醒各位家長:
面對孩子的問題,要堅持原則,不要急于求成。
教育孩子,先要有一顆平常心。
生活中,難免帶著一顆平常心去對待,既要有“大器晚成”的精神,也要有“小目標”“小目標”,
這樣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教育孩子,也要學會順勢而為,不急不躁。
有時候,家長的過于著急,反而會耽誤了孩子的學習。
遇到孩子“慢半拍”的情況,就要學會接納孩子,做個寬容大度的父母。
孩子放慢一點,也許不一定能讓你成為最優(yōu)秀的孩子,但他有他的優(yōu)勢。
教育孩子,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育兒先育己,父母做到這一點,孩子也會回報你更優(yōu)秀的人生。
—— End ——
作者:王耳朵,自由撰稿人,沿著文字書寫人生,分享教育故事、分析教育熱點。部分圖片來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原創(chuàng)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559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