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手機成癮厭學怎么辦?
要我說,為什么現在的孩子,那么容易受到網絡上的不良信息影響?孩子沉迷于網絡這個問題,已經到了一個很嚴峻的情況了。作為家長,我們要怎么辦?
孩子不厭學怎么辦?現在的孩子所處的環境,學習的競爭非常激烈。我閨女從小學到初中,都是在主課上表現優秀,中考全市前50名,在全市前50名。我女兒小學時,是妥妥的學霸,幾乎沒有上過什么輔導班。閨女初中是年級前50名,中考后進了重點高中,雖然沒能上重點高中,但也考上了我們這兒最好的一所重點高中。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當然,也有一些孩子,小學時學習中等,但進入初中后,在年級前十名,甚至年級第一。但越學越差,加上中考摸底考試成績很不理想,越學越焦慮,越學越差,惡性循環,成績差到了中下游。這個時候,家長就會出現,不愿意給孩子補課的情況,直到中考成績出來才發現,原來是我的“潛意識”在作祟。
一、 孩子的“潛意識”到底是什么?
1. 是外界因素。
美國心理學家弗雷爾·卡根曾提出,有些學生根本不知道怎么學習,怎么做題,卻在考試中犯了低級錯誤,如:閱讀速度慢、字跡潦草,錯別字多等等。
這就是所謂的“潛意識”。
這是所有人的隱性特征,也是最重要的一部分。
所以說,當你看到一個學生成績很差,常常因為某個字不認識,寫錯、寫不出來,你會說“這是拼音”,還是會說“這是字母”?
當你去上課的時候,他們也會說“這是動畫片”。
為什么你永遠都看不到呢?因為在這種情況下,他的心聲是“你怎么能看電視,而我卻看不了”?
因為他知道,你都看到了,而你沒有看到,并不是說他沒有看到,而是你沒有告訴他,他們怎么能看懂?你不知道他們的心聲。
所以,有時候,你看到他們不懂你在講什么,甚至不愿意主動跟你溝通的時候,其實他就是在模仿你。
只有你真正了解孩子,才能把孩子的心聲真正落在你的心里。
當然,這里并不是說所有的孩子都能完全聽懂你的話。你在做一個示范,而你做了一個不恰當的示范。
所以,別再自以為是的陪讀。
你要用心去觀察孩子,去陪他一起去解讀,去探討,去發現,去嘗試,去體驗,去發現。
04
我在講這些事情的時候,我發現孩子對我說的話總能認真的去聽,我要多問一下,他是怎么回應的。
是什么地方?哪里?哪里?我會說什么呀?他更關注的是:我聽懂了嗎?我這里聽懂了嗎?我還要我覺得你聽明白了嗎?
我可以再給你看下我給你再講講,我聽出來的是什么意思嗎?他反復去研究,直到他有一個能完整地講的機會。
如果他不知道答案,就重復著自己的思路,他就知道。
這個過程就是他的獨立思考能力,還有獨立思考能力。他就不會再去依賴父母的監督了。
05
我再講講一個事情,我在外面工作,一個月我們回到家之后,我每次見到她,都會對她說:“媽媽回來的。”
我跟她講:“你今天一回來就說,媽媽今天不在家,我媽想死。”
她不好意思地笑了:“是啊。”
然后,又問我:“你剛才是不是在跟我說,她今天不在家。”
我再問:“媽媽剛才不是在跟你說,你剛才這么一說,是不是很不開心?”
她說:“是啊,以前我們也常常對孩子說,要給孩子平等、自由、尊重,可是,這兩年來,我卻發現自己越來越不知道該怎么跟孩子溝通了。”
當然,并不是說所有的溝通方式都是適合所有的孩子的。
有研究表明:
人們在溝通交流的時候,90%的信息只有7%來自溝通的內容。
溝通的內核是什么呢?
是我想讓孩子明白,我希望他怎么做,而不是我想讓他怎么做。
父母想要和孩子建立良好的溝通,那么就要學會以朋友的身份去跟孩子溝通。
《朋友的力量》中提到,真正的朋友,能夠做他們的知心人,而不是一個只會命令、建議的人。
同樣,如果你想要和孩子建立良好的溝通,那就先要做到理解和尊重。
用孩子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而不是用你的行為表現去打擊孩子,久而久之,他們會變得沒有自信,不想和你溝通,因為和你說了也沒用。
那怎么辦呢?這里提供三條建議。
第一條建議:不要強迫孩子。
“你得跟哥哥一樣,說話要算數”,這對孩子來說,其實是一種非常可怕的教育信號,因為這種暗示會造成孩子以后遇到任何事都不敢說,因為說了也沒用。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564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