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厭學怎么辦上學怎么辦?
網友提問:
孩子今年10歲了,現在上小學五年級。可是最近不知道怎么回事,最近總是說不想上學,我一說他就不上學,可怎么回事?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1.學校的學習壓力過大,學習太累了。
2.學校里有個孩子特別喜歡上了某位班里的班長,這個孩子一開始還挺好,后來班長不愿意了,他覺得自己沒有那個能力做到,就更加討厭班長了,于是就開始不上學了。
3.孩子跟某個女孩子交往,家長發現孩子有問題。
4.老師給孩子壓力太大,導致孩子無心學習。
5.孩子不聽父母的話,違背了親子依戀關系的發展階段。
6.父母因為工作忙,疏于管教。
7.父母因為婚姻關系不好,經常吵架。
8.父母因為孩子總是玩手機而不聽話。
9.父母因為孩子總是上網而不開心。
10.父母因為孩子總是玩手機而不愛學習。
父母因為不上網而對孩子的學習不聞不問,當孩子不想讀書而上網時,父母的教育就開始走上了“歧途”。
網絡的世界不是凈土,各種誘惑也不是輕而易舉就能勾起的。各種誘惑陷阱隨處可見,如果孩子沒有足夠的自制力、判斷力和判斷力,僅僅是被勾起的,一旦成癮,危害性就會變得更大。
家長要做的,就是盡量幫孩子“扣好”這頂帽子,把“關”起來。只有你給孩子充分的自由,才能讓孩子更有能力去面對各種誘惑,去挑戰自己的“底線”。
2、培養孩子的自主學習能力
兒童心理學家皮亞杰認為:“兒童的獨立思考能力和認識世界的能力,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不斷提高的。”
父母要注意培養孩子的自主學習能力,無論是平時生活中還是在教育中,都要讓孩子自己獨立自主地去解決問題。
如果孩子遇到問題不敢面對,也不敢去嘗試,遇到困難之后,他就只知道自己去求助,而不是自己去解決。那么,對于年齡尚小的孩子而言,解決問題的過程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這個過程中要有父母的陪伴,要有父母的及時發現,遇到困難才有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讓孩子學會自己動腦思考,孩子才不會養成依賴性。
04
作為父母要避免孩子形成惰性
雖然孩子的惰性是由父母造成的,但是孩子也并非是天生的惰性,需要父母正確引導。
首先,我們要及時發現孩子身上的優點。
我們不要吝嗇于夸獎孩子,哪怕孩子做得不夠好,也要及時指出來,哪怕是錯了也要誠懇地告訴孩子,并告訴他如何改進。
其次,在孩子做一些事情時,不要急于求成,不要大包大攬。
要鼓勵孩子積極主動地去做,而不是在孩子遭受挫折的時候,就輕易地放棄,從而拒絕他們。
再次,在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要及時鼓勵他們。
很多孩子不愿意自己動手做,或是做事沒有耐心,其實他們的內心很渴望得到父母的鼓勵。
如果我們能夠在孩子取得一些成就時,及時地給予鼓勵,孩子就會產生一種積極的自信,這會幫助他們在以后的生活中更好的表現自己。
最后,讓孩子幫忙一起做一些家務。
有些父母認為,孩子還小,還什么都不懂,一味地讓他們做家務就足夠了。
其實不然,父母應該讓孩子幫忙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
比如,讓孩子自己洗襪子,自己洗襪子,自己整理床鋪等等。
久而久之,孩子就會慢慢學會自己動手做一些簡單的小事。
因為他們有了責任感和擔當。
懂得了這些道理,孩子就會更加的有擔當,會幫助父母分擔更多的家務。
3.讓孩子多參與家務。
青春期的孩子更需要家長的鼓勵和幫助。
孩子進入青春期后,都會萌生一種對家庭、對父母、對集體的責任感。
所以,在這個階段,家長不妨多給孩子一些自由,讓孩子參與家務勞動。
比如讓孩子自己整理房間,或者是讓孩子學會整理自己的書包、書桌。
還可以讓孩子在做家務的過程中,體會到父母的辛苦,因為有了責任感,他就會知道,學習是自己的事情,不能靠父母來完成。
所以,家長要學會放手,讓孩子獨立去做,只有這樣,孩子才會有成就感和自信。
4.多和孩子交流溝通。
青春期的孩子,其實已經開始有了自己的想法,只不過孩子的表達能力還不成熟,很多時候他們可能還是會控制不住自己,而在這個時候,家長就要多和孩子進行交流溝通,比如說,跟孩子說,媽媽工作的時候,特別的辛苦,我們回家以后先做什么再做什么,這樣的話,可能孩子的一些想法就比較容易接受,也能更好的完成作業,同時也能得到父母的表揚,增強孩子的自信心。
5.不要把壞情緒傳染給孩子。
青春期的孩子有很大的心理壓力,對于父母的爭吵,以及父母的冷漠,都會讓孩子覺得特別的害怕,所以有時候如果家長發現孩子出現了一些問題,那么家長一定要多注意孩子的動向,盡量不要和孩子發生沖突,在日常生活中要多和孩子進行交流溝通交流,了解孩子的內心,幫助孩子解決問題,這樣才能讓孩子更好的渡過青春期。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566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