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科可以看孩子厭學焦慮嗎?
我們會發現,通常焦慮的父母焦慮程度都比較重,雖然焦慮的父母和孩子的性格都會有一定的差異,但是父母對孩子的焦慮程度也是無法抵消的。
因為焦慮,父母會對孩子有很多情緒。這種焦慮就會把父母給破壞的,帶給孩子很多不安全感。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我的一位朋友就是非常焦慮的,因為焦慮她不允許自己的孩子和別人一樣成績差,考試成績差會成為孩子未來發展的一大障礙。所以她能控制自己的情緒,以一個讓孩子過好自己人生的媽媽,卻不允許自己的孩子是一個學渣。
因為焦慮,所以需要一個完美的孩子,才能滿足她自己。可是完美的孩子不一定是那些成績很差的孩子。很多成績很差的孩子,不是因為他不聰明,也不是他笨,只是他們的心理太差,對未來太過焦慮,所以需要一個完美的孩子。
我的一位朋友是一個完美母親,我深深地記得她會在自己的孩子面前說很多要求。每次她的孩子考試成績不好,她會嚴厲的訓斥孩子,從來不會給孩子任何提一個的要求。后來我朋友的孩子上小學了,但是還是沒有上高中。她說我朋友的孩子是個學霸,不僅成績好,還非常懂事。其實,我朋友孩子這樣的成績很有意思,是她的高學歷。
所以她一直以來給自己的孩子報各種補習班。每天都讓孩子做英語補習,從早上6點開始,一直到晚上12點。當然孩子也是很懂事,成績也是名列前茅。
孩子從一年級開始,每次考試成績都是很好,現在是剛上一年級。為了鼓勵孩子,朋友就跟孩子定了一個約定,在考試之前,如果能考出好成績,就給孩子獎勵玩半個小時。
孩子確實也非常努力,每天按時完成作業,學習成績一直都很好。所以,到了三年級時,朋友對孩子的成績有了一定的期待。
于是,孩子學習成績終于開始飆升。
朋友看到孩子在三年級之后成績也是一落千丈。這次考試成績不理想,朋友特別的生氣,沒有控制住自己的情緒。又將孩子狠狠地批評了一頓,孩子卻對自己的成績不以為然,不懂得反省。
朋友以為,只是嚇唬嚇唬嚇唬嚇唬嚇唬嚇唬嚇唬嚇唬嚇唬嚇唬嚇唬嚇唬嚇唬嚇唬嚇唬嚇唬孩子,讓孩子聽話,可是后來通過對孩子的觀察發現,這孩子并沒有因為嚇唬嚇唬嚇唬嚇唬嚇唬嚇唬嚇唬嚇唬嚇唬嚇唬嚇唬嚇唬嚇唬嚇唬嚇唬而改變學習態度,反而學習成績直線上升。
這種孩子,其實是需要有父母在身旁,不管不顧,隨時隨地裝傻逼迫孩子學習。
結果是越逼著孩子學習,孩子越沒有學習的欲望,越學越想逃避,反而更加反感學習,甚至走到學習的道路上。
一旦孩子的“學習”變得難以忍受,他就會產生厭煩的心理,從而變成了逆反心理,只要一提學習,一和父母吵起來,就是逃學,甚至有些厭學逃學。
其實,父母的責罵、懲罰不但不會改變孩子的學習態度,反而會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那么,有哪些方法可以讓孩子對學習感興趣呢?
父母巧用巧妙的方法,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
當孩子興高采烈的給父母講他的學習成果時,父母要做的不是揭竿子打滾,要學會恰當的表達。父母可以用幽默的方式,化解孩子的對立情緒,讓孩子的學習熱情慢慢回到了。
鼓勵孩子發展興趣,不可急功近利
有些父母看到孩子對畫畫感興趣,就會鼓勵孩子苦練基本功。當孩子取得一定的成績時,父母會毫不吝嗇于給孩子稱贊。可是這樣做往往會激發孩子的叛逆情緒,孩子會想:“我只要好好學習就行了,別的都不需要我學。”
所以父母應該巧用恰當的方法,來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
著名的教育學家陶行知曾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孩子對某一方面的學習興趣,越是被壓抑的越是孩子想要去探索的,被逼迫的越是孩子想要去追求新的事物。
對孩子而言,父母的鼓勵和表揚比外部環境的督促更重要,當孩子堅持不懈地學習時,父母應該適當給予孩子肯定,這樣會讓孩子更有動力去做,也會使得孩子更加努力。
那些具有天賦的孩子,他們更加努力
因為孩子更加努力,更加用心,所以就會對學習不上心,成績自然也就不會很差。
有這樣一位老師,她說自己班上有一個孩子就是這樣的一個“木”字。
那是什么原因呢?是因為每次都有那么多孩子考第一名,然后同學們就說他們智商低,那孩子們就說“我沒有,我就是上了那個”,然后老師就說,我不行,因為這個我一直是努力的,我付出了,但是不一定能得到回報。
在老師的這種重復性的激勵下,孩子們很有可能會形成一種思維慣性思維:我是很努力的,我是付出了,但是還不夠,我得不到回報。
于是就產生了強烈的“自我暗示”:我就是這么努力的,沒有考好,別人會笑話我。
當我們被這樣的思維模式左右了,我們就會向著不認同自己的方向發展。
不認可自己的人,他們會覺得自己的一切都是有問題的,自己就是個失敗者。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579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