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厭學找興智可以嗎?
網友提問:
我不想上學了,我好像很倒霉,我好像很無能,不想學習了,如果學習這件事讓我不快樂,我又不想學習,所以我想回到學校。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父母好像聽不懂,其實是父母聽不懂。
他們只是在表達一種感受:“我的苦和你的累,是可以被看見的,你不要怎樣怎樣……”
如果父母這種表達方式沒效果,就不建議孩子停下來,聽父母講講,這種情況下,孩子就可能會繼續想“別的小朋友都不跟我玩,我是不是很笨,我不適合學習。”
一個孤獨癥孩子的學習之路就是如此,很多父母認為:“孩子有問題,我才去醫院看病,孩子得了什么病,我才知道該怎么辦。”
其實,父母對孤獨癥的誤解可能很大,比如讓孩子在家天天看電視、打游戲、睡覺,都是錯誤的行為,要不就是家長喜歡用打罵的方式去糾正孩子的行為,而這種行為會給孩子帶來巨大的傷害。
孩子可能會變得越來越笨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需要不斷地讓他們認識自己,哪怕自己再糟糕,他們也是我們的孩子。孩子需要家長的關心和愛,但是我們的關心和愛,需要建立在正確的行為規范上,而不是毫無目的的打罵。
首先,我們應該注意自己的行為規范
,不要讓自己的行為成為錯誤的導向。我們要明確地告訴孩子,“人之初,性本善”,在這個物質極度豐富的社會,每個人都會或多或少地受到社會因素的影響,但是家長都會把這種關愛給予孩子。
而我們的社會大環境的影響,會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受到環境的影響,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影響孩子的行為規范的建立。
其次,多讓孩子接觸社會上的人和事
,讓他了解社會上的一些人和事,減少接觸到的幾率,也可以鍛煉孩子的社會實踐能力。
再次,父母要做孩子的榜樣,當孩子在做一些事情的時候,家長要仔細觀察,不要總是刷手機,或者是看電視,很多時候是看手機玩電腦,或者是看手機的一些綜藝節目。
讓孩子明白,除了手機以外,其實還有很多事情是我們不能放棄的。讓孩子明白,這個社會上需要我們做的事情,不是手機,而是幫助自己的事情。在做家務的時候,也可以請教其他的小朋友,從而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這是培養孩子責任心的最好機會。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父母要做好孩子的榜樣,當自己有不良習慣時,要正確的引導孩子。
想要讓孩子改掉壞習慣,從自身開始改變,自己必須要先做出好的表率,這樣才能夠給孩子一個好的榜樣。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以身作則,盡量不要使用手機去影響孩子。同時也要培養孩子學習的興趣,讓孩子知道學習是自己的責任。
和孩子在一起,與孩子共同成長
其實,孩子不想學習的原因并不是多么的復雜,最主要的原因也不是孩子的學習成績不好,而是孩子本身的性格沒有養成。
所以,作為父母的我們一定要懂得和孩子在一起的時間,而不是偷懶。陪伴孩子的時間就是花在孩子身上,孩子能夠被尊重、能夠自由的安排自己的時間,有自己的思維,也能夠自我成長。我們要有一個良好的心態去面對孩子的問題,接受孩子是一個平凡人,我們做一個平凡人。不要覺得孩子平庸,或者孩子平庸,我們做父母的也要接受自己平庸,這是人生的修煉。
【作者寄語】
《中國式親子關系》是“拼爹”還是“拼媽”?這兩個不同的教育方式,成就了世界各行各業最頂尖的父母,為了孩子,請盡量讓自己成為一個身心健康的好爸爸。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585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