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生未順利畢業,輟學期間出現行為、語言、交際等狀況,對院校工作生活造成影響。
“建議有關部門到相關部門進行體檢和對所教人員進行培訓。”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教授陳祉妍介紹,在她接到的案例中,因喪失勞動能力、自理能力差、與家人吵架等不良因素,導致大學生就業困難,放棄留學簽證;還有一名留學生表示,目前自己尚未找到理想的工作,是否準備繼續深造。
大學生就業難,面對家庭“巨嬰”式的啃老,周瑞認為,這背后其實隱藏了一個巨大的教育弊端:子女教育和陪伴缺失,以及專業師資力量等問題。
相比于總校長徐家匯,周文婷認為,家庭教育的關鍵,就在于引導家長轉變觀念,理解并且接受當前家庭教育的困難,給予孩子足夠的愛和關心。而不是指望著什么時候讓孩子考上大學,學一門技藝就能夠讓家長揚長避短。
“孩子進入大學后,家長要根據孩子的特點,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豐富孩子的課余生活,不要把孩子所有的時間都放在學習上,而應該多培養孩子一些健康的興趣愛好,放松自己。”周瑞表示。
不少家長會把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混為一談,有些家長經常訴苦說學校有多么多么多么的應試教育,要好好的培養孩子,如何培養孩子才有利于孩子的成長,他認為,這種教育應該是在社會的大環境下,在學校的教育中進行。
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適合參加高考,有些孩子就是在家里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但也有些孩子則走向了另一個極端,本來應該是在家里有良好的家庭教育,但是父母由于工作忙碌,很少能抽出時間來陪孩子,陪伴孩子的時間非常少,父母無法在孩子身上看到任何的改變。
面對這種情況,家長應該怎么做呢?
每個家長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出現同樣的問題,但是在現實生活中,面對自己的孩子,的確有時候是無可奈何的,但是仔細想想,作為一個人,哪怕沒有做出特別的改變,也是值得欣慰的,因為我們希望能夠找到更好的解決方法。
其實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點,只是在遇到事情的時候,遇到事情的時候,有的家長會很焦慮,但是當孩子的行為發生變化的時候,家長們就更焦慮,認為孩子會不會主動去改正,從而陷入一個死循環。
我們要知道,孩子的成長其實跟父母的表現有著很大的關系,孩子是否積極,對孩子的成長也很重要。家長如果希望自己的孩子積極陽光,那就需要給孩子提供一個寬松的家庭環境,不要過多的干涉孩子的生活。
第三,鼓勵孩子參與各種活動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優缺點,當孩子出現對某件事的興趣,或者在某方面表現出明顯的優勢時,家長要及時地給予鼓勵,讓孩子在這種積極的帶動下,變得越來越好,并且享受這樣的過程,同時也會培養孩子的自信心,會讓孩子在面對困難的時候,更加的有勇氣,變得更加的有信心。
第四,發現孩子的進步,及時鼓勵孩子
不管是在別人家孩子身上,還是在親朋好友面前,家長都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做好孩子的榜樣,要用積極的語言來鼓勵孩子,鼓勵孩子不斷地發掘孩子的優點,鼓勵孩子能夠更加積極地生活。
孩子的成長是需要父母不斷地肯定,適當的表揚,可以增強孩子的自信心,但是表揚也要有度,不能讓孩子太過于盲目,讓孩子迷失了前進的方向。
家長要學會”贊賞”,這樣才會讓孩子越來越優秀,也能讓孩子成為一個更加自信的人,孩子在前進的路上就會充滿動力,他會發現自己的缺點,找到更好的自己,擁有自信。
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家長要學會正確地看待孩子的缺點,不要總是盯著缺點不放,也不要總是將孩子當做是誰的”小馬達人”,不要老是對孩子說:”你這么大了還這么幼稚?”,你不要總是拿著孩子跟別人家的孩子做比較,不要總是用別人家的孩子長的缺點跟他的優點比,這樣孩子就會很沒有安全感。
家長要學會用欣賞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看到他的優點,學會表揚孩子,讓孩子學會看到自己的進步,這樣他就會產生積極的信念,在學習中也會變得越來越好。
4、缺少學習的時間,缺乏自信
“每次測驗考試,一看到我就問:考了怎么樣?她說:”我就說這次考試的題目不會做。”
“每天都這樣,你看,我都提醒你多少次了,可你還是不會!”
“每天就知道玩兒,你就不能好好學習?”
………………
這是很多孩子內心深處最真實的聲音。而父母們常常說這樣的話,就是”你怎么總是這樣?你還不認真!你還有…………………”
孩子會在心里一直很糾結,本來我每天努力的在學習,可是爸媽一看到我的成績,就各種不滿意,總覺得我什么都不如別人,讓我給他們丟臉了,讓我生出了一個”恨鐵不成鋼”的怪癖。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509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