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怎樣解決孩子厭學的問題,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我認識的一位朋友的親身經歷。
他的孩子初三,初二那年因為和家長發生了矛盾,大有小情緒,當時在家請假一周,過了一段時間卻又不想去上學,直到有一次孩子在微信上跟我說,我不想去學校了。
她這才意識到孩子的情緒出現問題,所以開始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我告訴她:孩子不想去學校了,是想讓媽媽幫忙帶,但媽媽對孩子說:“你去問我,你就去問老師?!?/p>
結果孩子去問了,但是她媽媽對她很兇,又不允許孩子去問老師。
所以孩子不想去學校了,問題很嚴重,家長都很著急,說孩子有抑郁癥,又不知道怎么辦,問老師怎么辦,孩子覺得老師很虛偽,很難受,又不想去上學,怎么辦呢?
其實問老師的話,這個問題也是家長需要注意的一個重要問題。
要想知道怎么回答孩子,先得了解孩子是怎么想的。
為什么這么問?
孩子是怎么想的?
為什么喜歡?
自己怎么做?
這就要回到文章開頭的問題,孩子厭學的原因。
我們首先要了解孩子厭學的主要原因。
一般來說,孩子厭學主要有以下幾種原因:
1.學習能力不足
這一類孩子,他們的學習能力比較弱,在學習上會遇到很多困難,無法解決,甚至會出現情緒崩潰。
這種情況下,他們對學習就會非常抵觸。
因為他們對學習沒有信心,總是有人逼著他們去學習,而在自己的能力水平無法達到,內心就會感到十分焦慮。
比如說,學習能力不好的孩子,總是考不好,考不好,就會覺得很沒勁。
2.學習方法不當
很多孩子在一二年級的時候,就對學習失去了興趣。
老師布置作業,只是布置他們學習的任務,對于這樣的孩子來說,只是完成任務,只是老師把作業給自己抄了,沒完成任務。
如此一來,他們就會覺得學習是為了應付家長,沒有完成的作業可以抄,也就不需要思考,更不需要整理,所以學習就變得無趣了。
3. 父母對孩子的要求太高
許多家長一味的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恨不得自己的孩子比別人家的孩子要強。
為了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為了讓孩子在學業上領先,從孩子小時候就會開始培養孩子的各項能力,
在孩子長大以后,就會變得越來越精致,并且會越來越懂事。
二、父母的這種行為對孩子有什么影響?
1. 讓孩子變得自卑
父母只有一個念頭,那就是孩子一定要比別人家的孩子優秀,這樣才能找到自己的存在感,
父母的行為會讓孩子感覺到,自己的存在感和世界是有意義的,父母也是有責任的。
當孩子做出了讓父母不滿意的行為時,父母有沒有想過,為什么孩子會有這樣的行為呢?
父母的行為會讓孩子認為,自己對自己的認可是有價值的,那么在孩子長大以后,就會在他人面前感到自卑,因此,即便是孩子年紀還小,也應該給予更多的認可,而不是等到孩子長大后才懊悔不已。
2. 父母沒有做好榜樣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如果父母總是滿嘴臟話,做什么事情都是不喜歡的,那么孩子也很難相信自己說的話是正確的。
所以父母在孩子面前也要控制好自己的行為,不能自己做事情是“臟話”,比如說,明明答應孩子要關掉電視,但還是會偷偷地回到臥室里去看,這就會讓孩子懷疑自己是否是“臟話精”,久而久之,孩子就會養成說臟話的習慣。
3. 孩子模仿
如果父母是一種很講臟話的人,那么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也會模仿,學會說臟話,這樣不僅父母和孩子的溝通交流過程會變得更加困難,而且還會影響親子關系,在孩子長大之后父母和孩子之間的關系也會變得疏遠。
為了避免出現這樣的情況,父母就要經常的做一些行為上的改變,不能讓孩子對于臟話“生搬硬套”,要從孩子自身開始改變,否則孩子也不會愿意聽從父母的意見,父母可以和孩子進行一次角色扮演,引導孩子進行思考,讓孩子知道自己在家里是否可以使用。
4. 家長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
父母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如果父母在與孩子說話時不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那么孩子也就很難理解父母的想法,更別說溝通了。
這樣的話,孩子自然也不會愿意聽父母說了,親子關系也會變得越來越差。
5. 父母要給孩子做好榜樣
孩子們并不是生來就喜歡玩手機的,而是因為父母本身就是個言行舉止,所以當孩子沉迷在手機里時,父母應該反思自己的行為,盡量避免去模仿游戲的行為,給孩子做好榜樣。
希望每一個孩子都能健康成長,也希望所有的家長都能夠重視自己的教育方法,避免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產生太大的錯誤,避免在“坑”中被耽誤。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59398.html